近日,中國航協《航空運輸服務質量不正常航班承運人服務和補償規范(試行)》出臺后,引起各方關注,航班到底延誤多久,乘客可得賠償?《規范》用語“專業”,正確解讀并不容易。
一是《規范》指出的由于承運人原因造成航班延誤、取消,客票的退、改、簽費用由航空公司承擔。延誤4小時以上,安排休息場所,還需要提供購票折扣、里程等值補償或現金補償。那么延誤時間以何為準?筆者采訪了中文在線旅行網站“去哪兒網”機票高級總監楊-威,他的解讀是:航班延誤時間是按照關閉艙門時間為準,如果乘客已經登機并關閉艙門,遇到臨時航空管制等現象造成的延誤,不計算在內。對于航班延誤達到航空公司明確的經濟補充標準的,乘客可以進行現場填單,航空公司將在事后將補償款項匯給乘客。
二是什么條件適用于航班延誤條款?專家認為,航班延誤經濟補償適用于——由于承運人原因造成的航班延誤,承運人原因則指航班計劃、機務原因、航班調配、運輸服務、機組等原因;非承運人原因指天氣、突發事件、空中交通管制、安檢、旅客或公共安全等原因,非承運人原因不列入經濟補償范疇。
據筆者了解到的信息,目前《規范》正在試運行并征求航空公司意見階段,并不是全國統一行業標準。目前,部分航空公司實行航班晚點4小時以上,安排休息場所,在原預定航班離站時間后4-8小時(含8小時)內成行,還要向旅客提供價值300元的購票折扣、里程或其他方式的等值補償,或是人民幣200元;在8小時以后成行的,向旅客提供價值450元購票折扣、里程或其他方式的等值補償,或是人民幣300元。
其實,早在2004年6月民航總局就出臺了《對國內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給予旅客經濟補償的指導意見(試行)》,其中已規定: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航班延誤,除按照《中國民用航空旅客、行李國內運輸規則》的有關規定,做好航班不正常情況下的服務工作之外,還應根據航班延誤4小時(含)以上不超過8小時、延誤8小時(含)以上的不同延誤時間的實際情況,對旅客進行經濟補償。但相關業內人士透露,該政策并非行業標準,推出后僅僅得到**航空公司的具體補償金額響應,其他航空公司并未公開明示補償規定和金額。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供應商參加政府采購活動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1-03-21行政處罰多長時間可以重組
2021-01-01破產保護的目的是什么
2020-11-24離婚后有關子女的探望問題如何規定?
2021-02-14當事人對合同履行地未做約定應由哪個法院管轄
2020-11-23商標糾紛中的協議管轄有何規定
2021-03-10如何繼承股票遺產
2021-02-03受要約人對要約內容變更的效力
2021-01-03集資房與經濟適用房的區別
2020-11-28勞動關系糾紛解決方式
2020-11-15勞動法關于調崗的規定
2021-03-24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什么時候結束
2021-03-20辭職后可否進行勞動糾紛仲裁
2021-02-13從保險代理人處買到不存在的保險
2020-11-25企業參加的財產保險包括什么
2020-12-06存錢卻“買”了保險 保費能要回來嗎?
2020-11-25被謀殺未指定受益人 百萬理賠金何去何從(2)
2021-03-08單方面解除土地承包合同有效嗎
2021-03-14政府強行霸占土地怎么辦
2020-12-03征地拆遷補償協議是否屬于個人隱私
2021-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