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仲裁司法監督中,仲裁裁決撤銷制度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該制度的存廢、運行,理論界一直存在著爭論。在《仲裁法》的起草過程中,對于是否應該設立仲裁裁決撤銷制度,我國有關部門及專家就存在著截然相反的意見。《仲裁法》頒布實施后,針對涉外仲裁的司法監督機制,學術界又進行了曠日持久的爭論,形成了“全面監督論”與“程序監督論”兩種基本觀點的尖銳對立。前者認為程序和實體上的問題都可以成為撤銷仲裁裁決的原因,后者則認為法院決定是否撤銷仲裁裁決僅限于審查裁決作出的程序是否存在瑕疵。爭論雙方通常將焦點放在仲裁的價值取向、外國立法例等問題上,而忽略了從仲裁的性質這個角度來考慮。對仲裁如何定性和歸類直接影響到整個仲裁制度的運行。因此本文擬從仲裁的法律性質出發,重構仲裁裁決撤銷制度。
一、仲裁性質的界定
仲裁的性質是仲裁法理論不能回避的復雜問題,目前形成了四種經典理論:司法權論、契約論、混合論、自治論。對四種理論的利弊,理論界已經有過很多探討,本文不擬贅述。筆者認為契約性是仲裁的本質屬性。仲裁實質上是解決爭議的一種合同制度。當事人同意把他們之間的爭議或將來可能發生的爭議提交給作為私人裁判官的仲裁員或作為私人裁判庭的仲裁庭解決。作為一項合同安排,仲裁應當受當事人意思自治原則的支配。仲裁庭與當事人之間的協議是自成一類的合同。也就是說在仲裁當中存在兩個合同關系:一個是當事人間的仲裁協議;另一個是仲裁庭與當事人間的合同——仲裁服務合同。仲裁協議包含兩項內容:雙方同意將糾紛提交仲裁庭解決;雙方將遵守仲裁庭按照約定的方式和法律作出的裁決。仲裁服務合同規定仲裁庭為雙方當事人提供解決糾紛這一服務,是一種提供服務的合同。所謂提供服務的合同,是指以一方向對方提供特定勞務行為為標的的合同。提供服務的合同的標的為一方向對方提供特定的勞務行為,而不是勞務行為所產生的工作成果。因此勞務行為,即“解決糾紛”是仲裁服務合同的標的,而裁決只是勞務行為所產生的工作成果。仲裁庭作為合同一方當事人,其義務就是按照雙方當事人的約定解決糾紛。
需要指出的是“契約論”并不當然排除司法對仲裁的干預。從合同法理論來看,合同效力的認定、合同的履行以及違約責任的追究等,都需要司法權的介入:(1)雙方當事人對合同效力發生爭議時,需要法院來確認合同的效力;(2)法院以國家強制力為后盾確保合同得到履行;(3)當雙方對合同的履行發生爭議時,需要法院來解決糾紛。在仲裁中具體表現為:(1)法院有權對仲裁協議的效力進行審查;(2)法院確保當事人遵守仲裁協議,包括將糾紛提交仲裁和履行有效的仲裁裁決;(3)當仲裁協議雙方當事人對仲裁裁決的效力發生爭議時,需要法院作出判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企業工齡工資能取消嗎
2020-12-27交通事故對方不處理怎么辦
2021-03-17累犯絕對不適用緩刑嗎
2020-12-05申請勞動爭議仲裁時效期間是多久
2021-01-09申請財產保全需要多少費用
2021-03-06吃霸王餐構成什么罪
2020-12-15仲裁開庭對方不來賠償怎么辦
2020-12-31判決離婚的法定前提有哪些
2021-03-09離婚法院第一次調解需要律師嗎
2021-02-04貪污罪與挪用公款、挪用資金罪之異同
2021-02-12補償款提存程序
2021-03-17企業退休養老金相關規定是什么
2020-11-09違反壽險免責條款會有什么后果
2020-12-31購買人壽保險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3-04保險公司理賠范圍不同之處在哪里
2021-03-10銀行貸款禁止投向保險公司嗎
2020-12-25企業財產保險屬于哪一種保險
2021-01-07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5購買財產保險后要注意什么
2021-02-24如何選擇保險公司和保險代理人
2021-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