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事人一致表示同意訂立的合同是否一定具有法律效力?這一問題一直被我國學術理論、立法和司法實踐所忽視。我們的觀念往往是,意思表示的真實性是合同的核心問題。但事實上,沒有哪個國家的制度認為純粹的意志可以決定一切,合同的交易本質不容忽視。許多大陸法系國家的原因理論和英美法系國家的對價理論是決定合同義務能否履行的重要條件。關鍵詞:合同、原因、對價、合同效力。人們經常提出這樣一個問題:沒有“交易”的合同是否具有法律效力?或者更直接地說:一份沒有對價的合同是否應該具有法律效力?德國學者指出,“主管方簽訂的每一份協議,如果沒有因錯誤、欺詐或脅迫而受到玷污,是否應該產生或產生可執行的合同義務?沒有任何法律制度這樣認為。他們都承認,只有在只有簡單的同意的情況下,承諾才是無效的或可執行的——什么是小東西?”[1] (第77頁)這只能從民間社會契約的本質來考察。在公民社會中,每個“公民”都是自私的主體。因此,合同任何一方的承諾通常是獲得一些回報[1](第81頁)。因此,從立法和理論的角度來看,大陸法系和英美法系都承認合同的目的是建立、變更或消除權利義務關系,這是一種合法的交易。由于人們的協議是為了利益交換,因此會得出兩個不可避免的結論:(1)將非財產協議排除在合同法之外;(2) 當事人的意志不是單純的意志,而是“物化的意志”,即具有交易因素的意志受“物”的約束。因此,英美法系產生了“對價”理論,即僅僅取得當事人的同意是不夠的,必須在同意中加入物質因素對價,才能使遺囑“物化”。在大陸法系的許多國家,協議中都加入了“合法理由”。特別是大陸法系(合同法)的民事立法規定,存在同時履行抗辯權和不安抗辯權制度,即即使雙方同意,當一方不能處理付款時,另一方也可以提出抗辯。這也充分證明了意志的具體化。其次,英美法上的對價理論對英美法系合同法的理論和實踐產生了深刻的影響,英美合同法發展變化的每一個軌跡都與對價有關;法經濟學學派的功利主義、富勒的信賴利益理論和丹尼的“協議禁止反悔”規則都是圍繞對價理論展開的。霍姆斯說,合同的全部意義在于其形式性和外部性。對支持合同效力的對價的解釋是從當事人約定的外部角度尋找合同效力的根源。對價概念起源于英國,在美國得到發展和完善。對價在英國的出現最初是為了對抗其固有的令狀程序。眾所周知,中世紀英國法律非常重視形式,每一次實質性糾紛都有相應的訴訟程序。合同法領域的訴訟程序包括具有法定書面形式和印章的合同,而大量非正式合同不能以書面形式起訴。因此,英國法院法官最終發明了對價理論,使各類合同糾紛都能有一個統一的衡量標準,使其能夠以共同的訴訟形式進行訴訟[2](p64)。英國法官是如何創造考慮的武器的?在以令狀訴訟程序為基礎的傳統英美法系中,承諾的效力一直沒有統一的規范。面對越來越多的令狀訴訟程序以外的糾紛,法官必須重新設計一種程序,以適應所有非令狀訴訟。在舊的令狀訴訟中,有爭議的合同是與生俱來的,法官的首要任務是根據規則做出判斷。在新的訴訟程序中,法官首先要解決的問題是有爭議的合同是否合法。然而,沒有現成的法律可供遵循,我們只能通過法官的分析得出結論。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對價是一系列思考過程的完整總結,法官使用這些思考過程來判斷在何種情況下,承諾應產生合同性質的法律效力[2](第66頁)。雖然考慮的最初動機是為因令狀限制而無法合法補救的合同糾紛獲得救濟,但其實際效果是限制協議的效力,即哪些承諾應產生法律效力,哪些不產生法律效力。對價是一種判斷標準,沒有對價的承諾在制度實施時無法執行。因此,在英美法系,合同的成立必須是協議+對價。那么,考慮因素是什么?普通法國家的傳統對價理論認為,對價(對價)是指一方獲得的權利、利益、利潤、收益或另一方作出的容忍,即未行使權利、損失或義務[3](第64頁)。其基本思想是,只有當允諾作為交換條件作出時,允諾的合法履行才是合理的,也就是說,作為回報,它要求對履行進行處理,即允諾人承諾擁有利益,并希望從受允諾人處獲得這種利益。否則,承諾將無法履行[1](第83頁)。換言之,只有當被告的承諾具有良好、充分或充分的對價時,才允許對違約造成的損害提起賠償訴訟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簡介:
李吉超律師(18646396912),男,中華人民共和國注冊執業律師,黑龍江大學畢業,碩士研究生,訴訟法學專業。 具有良好的正規法學教育背景、深厚的法學理論素養,通曉國家現行重要法律、法規。自擔任執業律師以來承辦過大量案件,包括刑事、民事、經濟、勞動爭議在內的各類典型案件,長期奮斗在法律實踐工作的最前沿,注重解決實際問題,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反對脫離實踐而空談理論;具有十分豐富的訴訟實戰經驗和處理各類法律事務的實踐經驗;深得當事人一致好評。諳熟國家立法和法學研究工作的最新成果以及司法實踐的最新動態。 堅持以誠信和正直取信于當事人;不唯上,不唯權,不唯書,不唯錢;不做高高在上的學者,也不做挑詞架訟的訟棍;堅持維護當事人利益至上,維護公平與正義至上,為各類企事業單位和公民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服務。 ?
收購的法律風險有哪些
2021-01-20注冊資本必須是現金嗎
2021-01-13遺失物招領公告期限是多長時間
2021-03-20安徽省2013年交通事故十級傷殘賠償標準
2021-03-02不服指定監護關系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09集資房的風險隱患
2020-11-12擔保合同適用中止嗎
2021-02-05農村拆遷安置房可以轉讓嗎
2021-02-201年合同幾個月實習期
2021-01-25勞動調解后用人單位拒不履行怎么辦
2021-03-02意外傷害保險費率
2021-02-01無保險利益人投保合同案例
2021-02-09如實告知規定對保險業提出新要求
2021-02-13車輛維修時丟失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責任
2020-12-11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嗎
2021-02-28車輛剮蹭對方全責走保險流程什么樣
2021-01-30投保人中途終止保險,如何計算損失
2021-03-17違約責任保險是怎樣的
2020-12-29地震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3-12保險合同變更的程序和手續包括哪些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