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存在真實的勞動關系,但雇主故意不簽訂勞動合同
(2)勞動合同到期后,用人單位故意不及時續簽勞動合同
勞動部原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實施意見》(勞辦發[1995]309號)第2條規定:只要公司之間形成勞動關系,中國的個人經濟組織和工人,即工人實際上已成為公司和個人經濟組織的成員并為其提供有償勞動,如果雇主故意不簽訂勞動合同并給工人造成損失,則適用《勞動法》
,根據原勞動部《違反勞動法的賠償辦法>相關勞動合同規定》(勞發[1995]223號)第3條的相關規定進行賠償:
(I)如果工人的工資收入損失,根據勞動者本人應得的工資收入支付給勞動者,并按應得工資收入的25%支付補償金(2)勞動者的勞動保護待遇喪失的,按照國家規定補充勞動者的勞動保護補貼和用品
(三)如果工人遭受工傷和醫療損失,除了按照國家規定為工人提供工傷和醫療外,工人還應為那些對女工和未成年工人的健康造成損害的人支付相當于醫療費用25%的賠償,除按照國家規定提供治療時間的醫療外,他們還應支付相當于其醫療費用25%的賠償金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補償費用
因員工與勞動合同約定的單位發生爭議,員工可以申請勞動仲裁,以保護自己的權利。然而根據《勞動爭議調解與仲裁法》第2條規定,應在爭議發生后一年內提交申請。本法適用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下列用人單位與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爭議:
(I)因確認勞動關系引起的爭議(2)因訂立、履行、變更、解除和終止勞動合同引起的爭議(3)因退市、解雇、辭職和辭職引起的爭議(4)因工作時間、休息和休假引起的爭議,社會保險、福利、培訓和勞動保護(五)因勞動報酬、工傷醫療費、經濟補償或補償引起的爭議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勞動爭議
第二十七條申請勞動爭議仲裁的期限為一年。仲裁時效期間,自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受到侵犯之日起計算。
前款規定的仲裁時效因一方向另一方主張權利而中斷,向有關部門請求權利救濟,或另一方同意履行其義務。仲裁時效期間應從中斷時開始重新計算
如果一方當事人因不可抗力或其他正當原因未能在本條第1款規定的仲裁時效期間內申請仲裁,則仲裁時效期間應暫停。仲裁時效期限自中止時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繼續計算
在勞動關系存續期間,因拖欠勞動報酬發生爭議的,工人的仲裁申請不受本條第一款規定的仲裁期限的限制;但是,如果勞動關系終止,應在勞動關系終止之日起一年內提交
不同的訴訟案件需要不同的專業律師。當人們在簽訂勞動合同過程中遇到各種法律問題時,他們也可以上網尋找在線律師進行溝通并尋求解決辦法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旅游被強制買東西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
2020-11-222020交通事故索要醫療賠償要注意什么
2021-02-02工人在下班期間宿舍摔傷算工傷嗎
2021-02-13同居關系能否申請保護令
2021-01-21不服指定監護關系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09外聘人員合同如何中止
2021-03-24不可抗力消除后能否解除合同
2020-11-25合同欺詐可以索要賠償嗎
2021-01-02房地產糾紛都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解決?
2021-01-20勞動合同主體能是未成年人嗎
2021-03-10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三責險何時免賠
2021-03-07保險公司對事故駕駛員的賠償,是否該事故駕駛員獲得
2021-01-20保險合同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有哪些
2021-02-07保險上當后如何維權
2020-11-09什么是保險責任
2020-12-04保險代位追償權如何轉移
2020-11-27交強險實施后車禍是如何進行賠付的呢
2020-11-28保險公司不作為拒賠合理嗎
2020-11-16保險代理人的職能有什么
2021-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