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實踐中,許多雇主和工人錯誤地認識到經濟補償最多不得超過12個月。《違約和終止經濟賠償辦法》(勞保發[1994]481號)規定,在兩種情況下,經濟賠償不得超過12個月。首先,如果用人單位通過勞動合同雙方協商一致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長不超過十二個月。第二,勞動者不稱職,經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后仍不稱職,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支付相當于每滿一年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勞動合同法》不再對這兩種情況下的經濟補償作出限制。《勞動合同法》第47條規定,應根據工人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和每年一個月的工資標準向工人支付經濟補償。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如果期限少于六個月,則應向員工支付半個月的工資作為經濟補償
,盡管《勞動合同法》沒有對協商一致終止勞動合同和員工不稱職設定12個月的經濟補償期限,它建立了一個新的補償制度,計算高收入者12個月的經濟補償并設定上限。《勞動合同法》第四十七條第二款規定,勞動者的月工資高于所在地直轄市人民政府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職工平均月工資的三倍的在用人單位所在地,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標準為職工月平均工資的三倍,支付經濟補償金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12年。請注意,法律僅對高收入人群的經濟補償期和補償基數進行了限制,即工資按照該地區上一年員工平均月工資的三倍計算,補償期不超過12年。對普通工人沒有任何限制,如果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宣布該地區上一年的雇員平均月薪為三倍,只要工人的月薪不高于雇主所在地的直轄市,沒有“三次”和“十二年”的計算上限。
[操作指南]勞動合同法僅對“高端”工人進行經濟補償限制,即,月薪高于用人單位所在地的直轄市或者設區的市人民政府公布的上一年度全區職工平均月薪三倍的勞動者。對“低端”工人沒有限制,經濟補償期可以超過12年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農村耕地互換違法嗎
2020-12-12工資上交老婆有法律依據嗎
2020-12-28能否直接執行反擔保財產
2021-01-23形式發票要列舉清楚哪些內容
2021-03-18施工合同無效需要承擔什么法律后果
2021-01-08故意傷害輕傷一級會判刑嗎,怎么判
2021-01-16賣自己的銀行卡犯法嗎
2021-02-02合同保全有哪些措施
2021-01-30新勞動法合同到期賠償標準
2021-02-11合同還沒到期辭職了合同會解除嗎
2021-03-17解除競業限制是勞動仲裁嗎
2020-11-18哪些勞動爭議可由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調解
2021-02-17保險合同本人抄約部分不是本人抄的,字是自己簽的,可以投訴嗎
2020-11-10保險合同變更的內容
2021-01-16財產保全保險費用承擔
2020-12-13保險利益的含義是什么
2020-12-14保險合同成立后誰有權解除合同
2021-03-01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若干問題解釋二的內容是怎樣的
2020-11-21保險受益權的變動分析
2021-03-11“雙保險”不等于“雙賠付”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