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是勞動者與用人單位之間確立勞動關系,明確雙方權利和義務的協議。當前,隨著用工制度的進一步完善,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選擇權越來越充分。應當說,勞動者的紛紛“跳槽”,是適應市場經濟的需要的,但是,這種擇業自由應該以尊重和不違反勞動合同為前提。《勞動法》第102條規定:“勞動者違反本法規定的條件解除合同或者違反勞動合同中約定的保密事項,對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應當依法承擔賠償責任。”根據勞動部1995年5月10日發布的《違反<勞動法>有關勞動合同規定的賠償辦法=第4條規定,勞動者違反規定或勞動合同的約定解除勞動合同應賠償用人單位下列損失:(1)用人單位招收錄用其所支付的費用。(2)用人單位為其支付的培訓費用,雙方另有約定的按約定辦理。由于用人單位對勞動者進行職業培訓系執行法定義務,加之勞動者經培訓后通過勞動已為單位創造了一定價值,因此,培訓費用的賠償應當依據培訓費的總額及勞動合同期限和勞動者為用人單位實際服務的時間來合理確定數額。(3)對生產、經營和工作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即用人單位既得利益的損失。(4)勞動合同約定的其他賠償費用。此外,根據勞動部的有關規定,如果用人單位招用尚未解除勞動合同的勞動者,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經濟損失的,除該勞動者承擔賠償責任外,該用人單位應當承擔連帶賠償責任。其連帶賠償的份額應不低于對原用人單位造成的經濟損失總額的70%.6、提前解除合同應否付違約金?上述問題涉及對《勞動法》有關條款的理解問題。《勞動法》第31條規定,勞動者解除勞動合同,應當提前30天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從表面上看,《勞動法》第31條似乎規定了勞動者絕對的辭職權,但實際上,理解《勞動法》第31條應結合《勞動法》第17條第2款的規定。《勞動法》第17條第2款規定:勞動合同依法訂立即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必須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而勞動合同期限和違反勞動合同的責任是勞動合同中的必備條款。違反勞動合同期限,提前解除勞動合同應屬違約行為,應當向用人單位支付違約金。7、法律規定勞動者享有哪些權利?1994年7月5日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以下簡稱《勞動法》)第三條規定:“勞動者享有平等就業和選擇職業的權利、取得勞動報酬的權利、休息休假的權利、獲得勞動安全衛生保護的權利、接受職業技能培訓的權利、享受社會保險和福利的權利、提請勞動爭議處理的權利以及法律規定的其他勞動權利。勞動者應當完成勞動任務,提高職業技能,執行勞動安全衛生規程,遵守勞動紀律和職業道德。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村里簽的協議有法律效力嗎
2021-03-17三級醫療事故分級標準
2021-03-17拘傳的程序有哪些
2020-12-11欠條沒有手印生效嗎
2021-01-02新民訴法關于財產保全的規定
2020-11-29彩禮到底應返還多少
2021-03-04行政處罰作出后未送達生效嗎
2020-12-26剛出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1-02-14涉外企業能否作為合同主體
2021-03-04發生勞動爭議時當事人可以到哪些組織申請調解
2020-12-04投保后可以享有的服務有哪些
2020-12-23車險索賠小技巧
2021-03-10如果發生保險糾紛時應怎么辦
2020-12-10什么是保險顧問和核心競爭力
2020-12-19車被砸了如何找保險公司理賠
2020-12-25交通事故保險公司拒賠合法嗎
2021-01-21保險受益人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18土地承包經營權糾紛適用什么程序
2020-11-12農村機動地管理辦法
2021-02-16房屋土地使用面積拆遷補償時大于房屋建筑面積是否有補償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