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實施前,《勞動部關于印發《違反和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勞動部發[1994]481號)是計算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文件. 該文件第8條規定:“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雙方協商不能達成變更勞動合同的協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年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該文件第11條規定了經濟補償的基數。”本辦法所稱經濟補償工資計算標準,是指在企業正常生產條件下,合同終止前12個月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用人單位依照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
結合本案情況,根據上述法律和文件的規定,王某1984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的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部發〔1994〕481號文件計算,計算基數為企業月平均工資。2008年1月至2008年3月的工作年限根據《勞動法》第47條的規定計算,"經濟補償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每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工作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工作不滿六個月的,發給半個月的工資。“按王某在勞動合同終止前上半月的工資計算。勞動關系突飛猛進。2008年1月1日,我們要注意勞動合同終止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即分段計算。2007年12月31日前勞動者工作年限經濟補償的計算依據由勞動部依據第481號文件《勞動者1月1日后工作年限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的有關規定發布,2008年是以《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等相關規定為依據的。此外,《勞動合同法》第47條第2款規定,對高收入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計算實行“雙上限”:首先,經濟補償金基數的“上限”按照該地區(如本市)上一年員工平均月工資的三倍支付;第二,經濟補償期的“上限”不超過12個月。
此外,2008年9月18日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7條明確規定了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標準,即按應付職工工資計算,包括小時工資或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或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月份計算平均工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離婚訴前調解怎么說
2021-01-11使用假離婚證會坐牢嗎
2021-01-18保險車輛在停車場中被盜,保險人能否對停車場代位求償
2021-03-01調崗降薪如何處理
2021-02-26交通財產損失評估費誰承擔
2021-01-26公交車下客時人被撞責任認定標準
2021-02-25拆遷安置房繼承后如何過戶
2021-01-14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已承擔保證責任的保證人向其他保證人行使追償權問題的批復
2020-12-192020年快遞員猥褻客戶,快遞公司是否承擔責任
2021-01-16私房公用行不通
2020-11-25土地糾紛主體責任是什么
2020-11-27購房合同上寫的兩個人名字,辦房產證必須都有嗎
2020-12-13應屆生實習期簽什么合同
2021-03-03投資保險的常見誤區有哪些
2021-01-24健康保險產品中的產品參數又是指什么
2021-02-05保險人解除合同的情形是什么
2021-01-11保險合同內容變更后還有效嗎
2020-11-10什么情況下要補繳耕地占用稅
2021-02-26土地出讓方式流程是怎樣規定的
2021-02-26沒有建房手續一定是違建嗎收到期限拆遷通知書后該做哪些事
2021-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