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實施前,《勞動部關于印發《違反和終止勞動合同經濟補償辦法》的通知》(勞動部發[1994]481號)是計算解除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文件. 該文件第8條規定:“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雙方協商不能達成變更勞動合同的協議,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年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該文件第11條規定了經濟補償的基數。”本辦法所稱經濟補償工資計算標準,是指在企業正常生產條件下,合同終止前12個月勞動者的月平均工資。用人單位依照本辦法第六條、第八條、第九條規定解除勞動合同,勞動者月平均工資低于企業月平均工資的,按照企業月平均工資標準支付。“
結合本案情況,根據上述法律和文件的規定,王某1984年7月至2007年12月在本單位工作年限的經濟補償金按照勞動部發〔1994〕481號文件計算,計算基數為企業月平均工資。2008年1月至2008年3月的工作年限根據《勞動法》第47條的規定計算,"經濟補償按照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年限和每年支付一個月工資的標準支付。工作六個月以上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工作不滿六個月的,發給半個月的工資?!鞍赐跄吃趧趧雍贤K止前上半月的工資計算。勞動關系突飛猛進。2008年1月1日,我們要注意勞動合同終止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即分段計算。2007年12月31日前勞動者工作年限經濟補償的計算依據由勞動部依據第481號文件《勞動者1月1日后工作年限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的有關規定發布,2008年是以《勞動合同法》和《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等相關規定為依據的。此外,《勞動合同法》第47條第2款規定,對高收入勞動者的經濟補償金計算實行“雙上限”:首先,經濟補償金基數的“上限”按照該地區(如本市)上一年員工平均月工資的三倍支付;第二,經濟補償期的“上限”不超過12個月。
此外,2008年9月18日實施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27條明確規定了經濟補償的月工資標準,即按應付職工工資計算,包括小時工資或計件工資、獎金、,津貼和補貼。勞動者在勞動合同終止或終止前12個月的平均工資低于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按照當地最低工資標準計算。勞動者工作不滿12個月的,按照實際工作月份計算平均工資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交通事故車輛保全怎么進行
2020-12-09不得減刑的幾種情形
2021-02-26繼女應承擔繼母的贍養費嗎
2021-01-06申請財產保全需要多少費用
2021-03-06員工的試用期工資是多少
2020-11-10國外飛機延誤賠償是怎么樣的
2021-03-09保險評估人的條件是什么
2020-12-01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自殺保險公司理賠多少
2021-02-12如何理解網絡保險
2020-11-28保險人履行給付義務應具備哪些條件
2020-12-13補償性保險合同與給付性保險合同的區別有哪些
2021-02-23變更受益人未書面通知保險人不影響其效力嗎
2021-01-21校方責任保險的保險范圍是什么
2020-11-13機動車第三者責任應當怎樣認定
2020-12-09交通事故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被判賠償
2021-01-12農村集體林地可以承包給個人嗎
2020-11-24經營土地承包權的性質是如何的
2021-01-10如何計算土地出讓金
2020-11-27一書四方案什么時候公布,在哪里看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