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法》第26條規定,如果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雙方協商不能達成變更勞動合同的協議,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但應提前30天書面通知勞動者。本條是對用人單位因客觀條件發生變化而提出解除勞動合同,導致無法履行原勞動合同的,支付經濟補償金的具有約束力的規定。那么,當客觀情況發生變化,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雙方無法就轉崗達成協議,勞動者自愿提出解除勞動合同時,是否可以享受經濟補償?
勞動部辦公廳《關于員工與企業因轉崗發生糾紛的批復》第1條規定,用人單位可以變更員工的崗位。根據《勞動法》第十七條、第二十六條、第三十一條的精神,因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原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的,雙方應當協商一致。如果無法達成協議,可以按照法定程序終止勞動合同。因員工不勝任工作,用人單位有權自主變更或調整員工的崗位。因職工轉崗發生的爭議,按照上述規定的精神處理。根據上述規定,勞動者不能就變更工作崗位達成協議的,應當按照《勞動法》第三十一條的規定提前30天向用人單位提出解除勞動合同的建議。但是,《勞動法》第28條和相關法規并未規定工人根據第31條提出終止勞動合同,并且雇主支付經濟補償金。在這種情況下,從促進就業的角度來看,用人單位不解除老弱病殘員工的勞動合同,符合《勞動法》、《勞動合同法》和《就業促進法》關于促進就業的規定。《就業促進法》第12條規定,國家鼓勵各類企業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興辦產業、擴大經營,增加就業。《勞動法》第12條規定,國家鼓勵企業、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在法律、法規規定的范圍內興辦產業或者擴大業務,增加就業。《勞動合同法》對老、弱、病、殘職工的保護更為明確。第42條第款規定,如果用人單位連續工作超過15年,且離法定退休年齡不足5年,則用人單位不得根據本法第40條的規定終止勞動合同,仲裁委員會認為,科技紡織公司積極創造就業機會,不終止員工勞動合同符合法律規定。不同意轉崗、不選擇其他工種的,申請解除勞動合同,不能享受經濟補償。最后,仲裁委員會駁回了該雇員的仲裁申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訴訟證據規定的適用問題具體有哪些
2021-01-13申請出國結婚需哪些證明材料
2021-01-02國外保護非婚同居女性權利的法律方法有哪些
2020-11-18離職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0-12-05老公動手打你怎么處理
2020-11-15房地產轉讓管理辦法
2021-01-02單位支付員工工資的時間
2021-01-03休了半年產假的怎么算離職補償金
2020-12-31試用期應定為多久?
2021-02-22空難后保險應該怎樣理賠
2020-11-29運輸保險合同
2020-12-13合同的法定解除權在什么時候體現呢
2021-03-12保險合同的概念和特點
2021-01-25遇到保險糾紛應該怎么辦
2020-12-30外資保險公司籌建工作完成時間是多久
2021-03-08失業保險基金是存在哪里的
2021-02-06交通事故訴訟費保險公司會承擔嗎
2020-11-22保險公司賠付不及時,需要賠償其損失嗎
2021-01-22保險經紀人管理辦法有什么規定
2020-11-08土地承包合同什么情況下無效
2020-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