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應當符合《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的規定。如果不符合《勞動合同法》的規定,雇主涉嫌非法終止勞動合同。勞動者因非法解除勞動合同,可以要求用人單位支付賠償金。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并進行了勞動能力鑒定后確認為工傷的,勞動者還可以根據勞動能力鑒定結論獲得相應的工傷保險待遇,
用人單位主要因勞動者不稱職或有過錯而單方面解除勞動合同,根據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勞動者發生意外傷害或者被診斷為職業病的,用人單位無需支付經濟補償,用人單位未申請工傷認定的,應當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診斷認定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工傷認定按規定的工傷事故,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可以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工傷診斷鑒定之日起一年內,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統籌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工傷鑒定職業病。《勞動合同法》第三十九條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一)經證明在試用期內不符合勞動條件的嚴重違反用人單位規章制度的;(3)嚴重失職、徇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4)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嚴重影響用人單位完成工作任務的,(五)有本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第一項規定情形,勞動合同無效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三、工傷條例
第十七條職工發生意外傷害或者依照工傷法的規定被診斷為職業病的職業病防治單位應當自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提出工傷鑒定申請。因特殊情況,用人單位未依照前款規定申請工傷認定的,經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可以適當延長申請期限,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可以在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工傷診斷鑒定之日起一年內,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總體規劃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工傷鑒定職業病
根據本文第一段,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認定的事項,如果用人單位未提交身份認定申請,由按屬地原則劃分為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工傷在本條第1款規定的期限內,在此期間,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治療等相關費用由用人單位承擔,我們知道,公司不能因工傷而終止與遠工的勞動合同。如果公司這樣做,員工有權拒絕并提起勞動仲裁。如果員工想與公司解除勞動合同,可以與公司協商并獲得相應的補償。以上是綠壩小編為您準備的資料。如果您有任何疑問,請在線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沒有約定違約金如何處理?
2020-11-18網絡購物合同怎樣交付
2021-01-19單位查閱配偶護照,是否侵犯隱私
2021-02-28什么是專利優先權
2021-02-05未盡贍養義務能否受贈與
2021-03-11車禍出院后多久去理賠,怎么理賠
2020-12-02離職勞動仲裁需要請律師嗎
2020-12-05聘用的臨時工是否存在勞動關系
2021-01-25接=解除合同后工資怎么補償
2021-01-28人身保險合同常見糾紛剖析(二)
2021-02-11哪些人可以成為保險合同糾紛的訴訟主體
2021-01-03保險理賠沒有工資條就不能理賠嗎
2021-01-03“保險最大誠信原則”在保險理賠中的適用
2021-02-12保險受益權的前沿案例問題研究
2020-11-10人到中年買保險
2021-02-07購買人壽保險時的注意事項
2021-01-15土地租賃合同范本(一)
2021-03-24土地承包經營權適用什么法律
2021-01-06嫁出去的女,不是潑出去的水
2021-03-12住改非遇拆遷是按照商鋪補償嗎
2021-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