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18條,有下列13種情形之一的,工人可根據《勞動合同條例》規定的條件和程序終止與雇主的定期勞動合同。無期限勞動合同或以完成某項工作任務為期限的勞動合同:
1。勞動者和用人單位通過協商達成協議。勞動者提前30天書面通知用人單位。勞動者在試用期內提前3天通知用人單位。用人單位未按照勞動合同約定提供勞動保護或者勞動條件的
5。用人單位未按時足額支付勞動報酬的。用人單位未依法為勞動者繳納社會保險費的
7。用人單位的規章制度違反法律、法規的規定,損害勞動者的權益。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或者乘人之危,使勞動者違背真實意思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雇主在勞動合同中免除自己的法律責任,排除工人的權利。用人單位違反法律、行政法規強制性規定的
11。用人單位以暴力、威脅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強迫工人工作。用人單位違章指揮,強令冒險作業危及勞動者人身安全的
13。法律、行政法規規定勞動者可以解除勞動合同的其他情形
在此,應當指出,當用人單位未違法時,勞動者自愿提出解除勞動合同,一般不給予經濟補償。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期限用人單位解除勞動合同的情形有三種:
(1)立即終止
<勞動合同法第39條規定,勞動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1)經證明在試用期內不符合勞動條件的;(特別說明:雇主必須提供雇員不符合雇傭條件的證明。)
(2)嚴重違反雇主的規章制度;(特別說明:用人單位必須證明規章制度已經公布,勞動者嚴重違紀。)(三)嚴重失職、徇私舞弊,給用人單位造成重大損害的
(4)勞動者同時與其他用人單位建立勞動關系,嚴重影響本單位完成工作任務的,或者經用人單位提出后拒不改正的;(五)有第一款第一項情形,勞動合同無效的,本法第二十六條(以欺詐、脅迫或者利用他人危險等手段,使對方違背真實意思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的)
(六)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特別說明:這是刑事責任,不包括行政拘留和勞動教養)
(2)用人單位應當在終止合同前30日書面通知勞動者。
<勞動合同法第40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單位可以提前30天書面通知雇員或向雇員支付額外的一個月工資后終止勞動合同:
(I)雇員因公患病或受傷,且在規定的醫療期屆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不得從事用人單位安排的其他工作;(因病或因傷終止:勞動者患病或非因工負傷,經勞動鑒定委員會確認不能從事原工作或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勞動合同終止的,用人單位應當向勞動者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根據其在本單位的工作年限,每年支付不少于六個月的工作費,并增加大病、絕癥醫療補助金。大病醫療補助金的增加部分不少于醫療補助金的50%,絕癥醫療補助金的增加部分不少于10%(醫療補貼的0%)
特別提示: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勞動合同終止,雇主應通知員工(II)員工不稱職,經培訓或工作調整后仍不稱職;用人單位應根據其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按每滿一年工作時間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最長不得超過12個月。特別注意: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必須提前30天通知解除勞動合同。此外,雇主必須首先培訓工人或調整他們的工作
(III)訂立勞動合同的客觀條件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用人單位與勞動者協商不成變更勞動合同內容的。(如果用人單位終止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應根據勞動者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每年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金。)
特別提示:在這種情況下,用人單位應提前30天發出通知。本規定適用于工作場所發生的重大變化
<3)終止裁員
<勞動合同法第41條規定,有下列情形之一,需要裁減20人以上或者20人以下的,但占企業職工總數10%以上的,用人單位應當在減員計劃上報勞動行政部門后,提前30天向工會或全體職工說明情況,并聽取工會或職工的意見,可裁減人員:
(1)按照企業破產法的規定進行重組;(破產重整解散:用人單位因合法重整瀕臨破產或者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必須裁減人員的,用人單位應當按照裁減人員在本單位工作的年限給予經濟補償在本單位工作滿一年,應支付相當于一個月工資的經濟補償。)
特別注意:在這種情況下,如果勞動合同終止,雇主必須提前30天通知工會和工人。單位在六個月內錄用人員的,應當優先考慮下崗人員
(二)生產經營出現嚴重困難
(三)企業變更生產、重大技術革新或者調整經營方式后仍需裁減人員
(四)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經濟條件發生的其他重大變化,導致無法履行勞動合同的,在裁減人員時,應優先保留下列人員:
(1)與單位簽訂長期固定期限勞動合同(2)與單位簽訂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3)家庭中無其他就業人員,用人單位依照本條第一款的規定裁減人員,并在六個月內重新招聘人員的,有老年人或者未成年人需要扶養的
,勞動爭議訴訟時效分為普通時效和特殊時效。一般時效為兩年。特別時效,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三十六條規定的,訴訟時效為一年。涉外貨物買賣合同糾紛提起訴訟或者仲裁的期限為四年。中國法律規定的訴訟時效最長為20年。以下是詳細說明。勞動爭議訴訟時效是指民事訴訟時效的內容:
請求人民法院保護公民權利的訴訟時效為兩年,除法律另有規定外,下列訴訟時效為一年:
(1) 人身傷害索賠(2)不申報銷售不合格商品(3)延遲或拒絕支付租金(4)押金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辭退、除名和開除的區別是什么
2020-12-19摘路邊芒果被行拘,民警攝影等候疑釣魚執法
2020-12-08有規定孩子三周歲內離婚歸媽媽嗎
2021-01-29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標準
2020-11-10交通事故死亡賠償范圍
2021-01-28商業銀行無故拖延支付本金的需要承擔什么責任
2020-11-25網絡商標糾紛可以起訴嗎
2021-03-16500米以上建筑允許修建嗎
2021-02-28火車外飛石造成旅客傷害應如何求償
2020-12-07男子墜亡保險公司可以拒賠嗎
2021-03-24二手車買賣遭遇保險“真空地帶”
2021-01-25車險未生效可以退保嗎
2020-12-12固定資產的財產保險價值可以為賬面余額嗎
2021-01-28保險公司不按時理賠怎么投訴
2020-12-10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呢
2021-01-06農村集體土地對外承包合同成立的條件有哪些
2021-02-20商鋪拆遷補償如何談個好價錢,談判技巧原則有哪些
2020-11-27拆遷范圍是有哪一級政府劃定的
2021-01-18拆遷獎勵越早拿越好嗎,應該什么時候拿呢
2020-11-21違章建筑的拆遷流程是什么
2020-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