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合同法實施條例》第十七條規定,勞動合同期滿,但用人單位與勞動者按照《勞動合同法》第二十二條約定的服務期限尚未屆滿的,勞動合同延長至服務期滿。本規定是對勞動者在勞動合同期滿后辭職的限制性規定,是對用人單位預期利益的保護。因此,是否將勞動合同延長至服務期屆滿是雇主的權利而不是義務
如何在勞動合同中約定服務期
關于在合同中約定服務期的問題,有幾點需要提醒您:
1。從合同雙方權利義務平等的原則出發,既然您同意對方的服務期限和義務,他就應該享有平等的權利。在這個問題上,有兩種觀點。一是在工人遵守服務期規定的期限內,雇主應給予經濟補償,例如每年服務一年的一定數額的特別津貼。在實踐中,我也看到這實際上是一個有用的雇主在服務期間給予的特別津貼。例如,上海市閘北區的一所中學規定,招聘教師的服務期為5年。提前轉崗的,每年提前補償3000元;同時規定學校每年給予3000元的特殊津貼。這種完全等價的情況比較少見。應該說是合情合理的,可以征服人心。當然,作為一個企業,它可能會增加很多成本。另一種觀點認為,關于雇主資助的招聘、培訓或提供其他特殊待遇的服務期和補償的規定,是因為上述三件事可以看出雇主已經履行了義務,工人已經享有了權利。因此,在規定服務期限時,雇主不必承擔其他義務。上述兩種解釋是合理的。作為雇主,通常使用第二個。服務年限。由于條例沒有規定服務期的長短(并且有試用期的規定),理論上,只要雙方達成協議,服務期可以盡可能長,也可以盡可能短。首先,《條例》第五條規定:“訂立和變更勞動合同,應當遵循平等、自愿、協商一致的原則,遵守法律、法規和有關規章的規定。”,條例和相關規定已經明確,但勞動關系屬于民事關系的范疇,因此,不得違反“明顯不公平”原則。“明顯不公平”意味著非常明顯的公平、正義和理性的喪失。例如,有一個單位規定,參加本單位資助培訓并取得高級職稱的人員,必須在本單位再任職20年。違反規定的,賠償20萬元;具有中級職稱滿10年的,違規賠償10萬元。這樣的規定“顯然不公平”。這個單位有一名45歲的員工,總共花了2000元的培訓費和考試費。因此,他不得不在部隊再服務20年。這不是買賣契約嗎?他以該條款“明顯不公平”為由申請仲裁,但仲裁委員會裁定該條款無效
如果勞動合同到期但服務期尚未到,則合同不能終止。勞動合同期滿后,雙方應解除合同,并可協商解決。具體內容由雙方協商確定。這方面還有其他問題,或者實際情況更為復雜。如果您需要找律師幫助,可以在線咨詢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未交房租房東直接不讓住合理嗎
2021-02-15軍人離婚財產如何分割
2020-11-26小區內晚上修路可以投訴嗎
2021-01-23勞動合同變更需要員工同意嗎
2021-02-06房地產開發轉讓手續應該如何辦理
2020-11-13勞動糾紛收集證據如何才是有效的
2021-01-26公司稱已繳納社保卻未交如何處理
2020-11-08什么條件下可退回保險費
2020-12-08財產險是怎樣收費的
2021-02-14某業主與保險公司所訂立的保險合同效力是如何
2021-03-01什么是人身保險
2021-02-07國人投保六大誤區
2021-02-20土地管理是否近三十不會做出變動有何原因以及案例
2020-12-08征地拆遷是否可以強制執行
2020-11-10征地拆遷時,只能選擇拆遷安置房怎么辦
2021-01-02商業用地拆遷補償有多少
2020-11-23農村房屋拆遷補償額是怎樣確定的
2021-01-02拆遷安置房政策到底有哪些規定呢
2021-03-06棚戶區改造違法征收該如何維權
2020-11-11征地安置補償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