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根據專利法和相關法律,侵權人應承擔的法律責任包括民事責任、行政責任和刑事責任。行政責任
對于專利侵權行為,主管專利工作的部門有權責令侵權人停止侵權行為,責令改正,處以罰款,負責專利工作的部門也可以應侵權人的請求調解專利侵權的賠償金額。民事責任
(1)停止侵權
停止侵權是指專利侵權人根據專利工作主管部門的處理決定或人民法院的判決,立即停止正在進行的專利侵權
(2)損失賠償
專利侵權的賠償金額根據專利權人因侵權而遭受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確定;難以確定侵權人遭受的損失或者侵權人獲得的利益的,可以參照專利許可費的倍數合理確定。(3)消除影響
當侵權人的侵權行為對專利產品在市場上的商譽造成損害時,侵權人應承擔以適當方式消除影響并承認自己侵權的法律責任,以消除對專利產品的不利影響
3。刑事責任根據專利法和刑法的規定,情節嚴重的,對直接責任人員依法追究刑事責任。如何正確認定專利侵權
專利侵權的認定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侵權客體應當是在中國擁有專利權的有效專利。首先,鑒于專利權的地域性,有效專利一般指國家知識產權局授權的專利。其次,考慮到專利權的時效性,只有在規定的保護期內由于支付、無效、放棄等原因而未到期的專利權才是有效專利。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專利權因某種原因被宣布無效,則該專利權從一開始就被視為不存在。因此,即使其他人以前實施過,也不足以構成專利侵權。(2)存在違法行為。也就是說,行為人有未經專利權人許可而利用專利牟利的行為
應該注意的是,專利法第63條規定了五種不被視為侵權的行為,它們是專利侵權責任的例外。行為人不能提供證據作為抗辯的,應當認定行為人構成專利侵權并依法承擔責任。(3)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侵權人的主觀過錯包括故意和過失。所謂故意,是指行為人明知自己的行為是侵犯他人專利權的行為而實施的行為;所謂過失,是指行為人因疏忽或過度自信而侵犯他人的專利權。然而,也有例外。例如,《專利法》第63條第2款規定,即使行為人沒有主觀過錯,也將構成專利侵權,但不承擔賠償責任。(四)以生產經營為目的。專利法第十一條規定,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后,除本法另有規定外,任何人不得實施其專利,實施不得用于生產經營目的。因此,以生產經營為目的也應當是判斷專利侵權的構成要件之一
如果因專利侵權而發生糾紛,根據民法通則的要求,此時的訴訟時效改為3年,從權利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專利權被他人侵犯的時間起計算,但法律規定,爭議的最長時效為20年。因此,專利權人必須注意積極主張自己的權利
如何計算專利侵權的賠償金額
使用侵犯專利的產品是否侵權
如何處罰侵犯外觀設計專利的行為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裁員時可以裁掉孕婦嗎,裁員的程序
2021-02-03強制傳喚的前提是什么
2021-01-01華僑、港澳臺居民在內地結婚手續如何辦理
2020-12-29政府與個人合同如何中止
2021-01-24對事故認定書不服但又過了復核日期怎么辦
2021-02-04訴訟離婚由哪個法院管轄,離婚訴訟途徑有哪些
2021-02-26小學生課間打架學校有責任嗎
2021-02-06農田非法取土如何處罰
2020-12-13跟房屋中介機構訂立合同要知道什么
2021-02-07勞動關系轉移通知
2020-12-10實習期有沒有最低工資標準
2020-12-04勞動糾紛處理的相關程序有哪些
2020-11-18保險公司是怎么設立的
2021-01-14在什么情況下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會終止
2020-12-24保險合同糾紛管轄權爭議上訴案
2021-01-19違反保險合同應承擔哪些責任
2021-01-07車禍后的賠償是不是保險公司決定的
2021-03-08辭職后保險怎么處理
2020-11-20為避車造成側翻致路人受傷保險公司要賠嗎
2021-02-10變額年金 VariableAnnuity
2021-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