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一般性裁員的情形有哪些
根據勞動合同法規定,如果出現以下情形,用人單位提前30日以書面形式通知勞動者本人或者額外支付勞動者一個月工資后,可以解除勞動合同:
(一)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滿后不能從事原工作,也不能從事由用人單位另行安排的工作的。
(二)勞動者不能勝任工作,經過培訓或者調整工作崗位,仍不能勝任工作的。
(三)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致使勞動合同無法履行,經單位與勞動者協商未能就變更合同內容達成協議的。
用人單位依據上述法律規定進行裁員,屬于一般性裁員。
二、公司裁員時應該照顧哪些員工
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以后,用人單位可以裁員的空間更大了。但是,在放松相關條件的同時,《勞動合同法》也明確規定了用人單位裁員時應當承擔的社會責任,其中,特別強調,用人單位在裁員時,應當優先留用3類人:
(一)與本單位訂立較長期限的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二)與本單位訂立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的;
(三)家庭無其他就業人員,有需要扶養的老人或者未成年人的。
且用人單位依照《勞動合同法》的規定裁減人員后,在六個月內重新招用人員的,應當通知被裁減的人員,并在同等條件下優先招用被裁減的人員。
對于經濟性可以裁減的人員,法律雖然已做出明確規定,但是出于對特殊人群的保護,以下人員是不得裁減的:
(一)從事接觸職業病危害作業的勞動者未進行離崗前職業健康檢查,或者疑似職業病病人在診斷或者醫學觀察期間的;
(二)在本單位患職業病或者因工負傷并被確認喪失或者部分喪失勞動能力的;
(三)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在規定的醫療期內的;
(四)女職工在孕期、產期、哺乳期的;
(五)在本單位連續工作滿十五年,且距法定退休年齡不足五年的;
(六)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情形。
單位在進行經濟性裁員的同時,必須支付被裁減員工經濟補償金,該補償金的支付標準是員工在本單位工作每滿一年支付一個月工資,滿六個月不滿一年的按一年計算。當企業在符合了上述規定,依法支付經濟補償金之后,其裁員才能算合法有效,至此,用人單位與員工勞動合同關系正式解除。
一般性裁員包括勞動者患病或者非因工負傷之后不能工作的裁員,還包括勞動者無論如何也不能勝任工作的裁員,勞動合同訂立時所依據的客觀情況發生重大變化造成的裁員,以上就是對你提出的問題的回答,你可以咨詢律霸網的律師。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判有期徒刑10年坐幾年
2021-02-13小產權房補償款訴訟平息后再分配
2021-01-15破壞軍婚罪的類型有哪些
2021-02-22勞動者申請司法援助的條件
2021-01-05如何認識保證合同
2021-01-23無限責任和無限連帶責任的區別
2021-02-13酒駕撞死人怎么判
2021-03-13檢察院不批捕后,可以取保候審嗎
2020-12-17書面贈與協議與口頭贈與協議誰的效力更大
2021-01-13男方在女方孕期提離婚會凈身出戶嗎
2021-02-19擔保合同有哪幾種成立方式
2021-02-19置業顧問收客戶錢違法嗎
2020-11-24解除合同的方式有哪些,合同法定解除的種類有哪些
2021-02-18哪些情形可以變更勞動合同,變更勞動合同要注意什么
2021-03-10有的單位在勞動合同中規定女職工結婚、生育就要離職等內容,這樣做屬于違法嗎
2020-12-20事業單位終止勞動合同需要支付經濟補償金嗎
2021-01-31競業限制的期限最長是多少?
2021-01-07競業限制補償金如何生效
2020-12-26勞動爭議仲裁管轄原則小議
2020-12-26勞動糾紛處理的相關程序有哪些
2020-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