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救助合同當事人的主要義務根據雙方的合同約定,依照海商法的規定,在救助作業期間,救助方對被救助方負有下列義務:
(1)謹慎救助
(2)(3)在合理必要時尋求其他救助方的協助(4)被救助方合理要求其他救助方參與救助作業時,應當接受該請求,但該請求不合理的,原救助方的救助報酬金額在救助作業過程中不受影響,被救助方對救助方負有下列義務:
(1)與救助方充分合作
(2)謹慎防止或減少環境污染損害
(3)當獲救船舶或其他財產被送往安全地點后,及時接受救助方提出的合理移交請求。海上救助的構成要件
海上救助,又稱海上救助,是指外國勢力對海上遇險的船舶、貨物和客貨貨物的全部或部分進行救助的行為,無論該行為是否發生在任何水域
根據中國海商法的相關規定,有效的海上救助行為的設立或救助請求權必須滿足以下五個條件:
(1)打撈發生在海上或與海洋相連的通航水域。海上救助的風險遠大于陸上救助,這是海上救助制度建立的一個重要方面。因此,我國海商法要求救助方在海上或者與海相通的通航水域救助被救助物。(2)被救助物必須是法律承認的救助對象。中國海商法承認的救助對象是船舶和其他財產。其中,船舶是指《海商法》第3條所稱的船舶以及與之發生救助關系的其他非軍用或政府公務船舶。也就是說,救援船和獲救船中的一艘必須是中國《海商法》第3條所指的船舶,而另一艘可以是內河船、內湖船和總噸位小于20且不用于軍事或政府公務的小型船舶獲救對象必須遭遇海上危險。海上危險的存在是海上救助的前提。只有當船舶或其他財產面臨真空的危險,可能造成損失時,才有必要進行救援。
(4)救援必須是自愿的。自愿原則是海上救助的構成要件之一。自愿是指雙方的自愿,即救助方提供救助服務的意愿和被救助方接受救助服務的意愿。對救助方而言,自愿是指其在法律和義務上沒有義務救助遇險的海洋財產。如果營救成功,他有權獲得營救賠償,并且不營救或承擔任何責任。
(5)營救必須有效。“有效”是指遇難船舶或其他財產全部或部分獲救。有救助事實,但無救助效果的,不請求救助補償,海上救助不能成立。這是國際公約和各國海商法普遍接受的海上救助的一項重要原則——“無效無報酬”原則
為了防止和減少海洋環境污染,鼓勵救助方救助可能或已經造成海洋環境污染的船舶或船上貨物,1989年《國際救助公約》增加了“特別賠償條款”,該法規定,救助人對救助財產無任何效力,無權獲得救助報酬,但是,救助船舶或者船上有海洋環境污染損害危險的貨物的,依照《海商法》第179條的規定,仍然可以獲得一定的特別賠償,如果在其他法律另有規定或合同另有約定的情況下,打撈未能取得效果,仍然可以獲得打撈款
如果您有其他需要了解的法律知識,luba.com還提供在線法律知識咨詢。歡迎參加法律知識咨詢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2-03規范的房屋租賃協議
2021-01-28公司法律顧問審合同要承擔責任
2021-03-17被執行的房產是否可以保全
2020-12-18租房合同復印件有效嗎
2021-03-11女子不堪家暴提離婚遭丈夫劈16斧砍斷腳筋,故意傷害怎么處罰
2021-02-14臨時停車多久算違章
2021-01-18二手房中介機構應具備的條件
2021-01-24員工上班玩手機公司可以辭退嗎
2021-01-06勞動糾紛多長時間內能去仲裁
2020-11-24意外險哪時候理賠
2021-02-05因罷工飛機航班取消轉機一天怎么賠償
2021-02-20海洋貨物運輸保險條款及險別
2021-01-27最高法院出臺司法解釋規范保險合同糾紛案件審理內容是什么
2021-01-03學生自殺保險理賠嗎
2021-01-19外資保險公司是在中國境內設立的嗎
2021-02-25保險理賠的車輛報廢標準是什么
2021-03-01設立合資保險公司的條件和程序是什么
2021-01-08什么是保險欺詐
2020-12-07保險受益人是如何確定的
2021-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