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損失解除勞動合同的注意事項一、重大損失的界定由于企業類型不同,各企業的實際情況也不同。什么樣的情況屬于重大損失,不可能界定相同的標準。因此,法律賦予雇主界定重大損失的權利。用人單位可以通過規章制度,結合本單位實際情況,對重大損失作出規定。在劃定邊界時,最好使用清晰的數字。例如,如果造成的損失超過3000元,則屬于重大損失。重大損失的定義應合理
雇主有權定義重大損失,但雇主不能隨意解釋損失金額。將非常小的數額定義為重大損失,例如損失一美元,顯然是不合理的。如果發生勞動爭議,勞動仲裁委員會有權再次裁定重大損失。因此,終止勞動合同很可能被認定為非法終止
III.對嚴重失職、瀆職和其他可能造成重大損失的情形作出規定
法律沒有對嚴重失職和瀆職做出明確規定。具體情況屬于嚴重失職、營私舞弊,最終由仲裁委員會或法院裁決。為了管理的需要,最好在規章制度中對一些常見情況作出規定,以便有規則可循,并充分利用法律賦予業主的獨立管理權。適用的規章制度應合法有效,內容合理
如嚴重違反勞動紀律,如適用,規章制度本身應合法有效。一般來說,民主程序、不違法、披露義務和合理內容可以作為解除勞動合同的依據,最終得到仲裁庭的支持,法院
案例:
孫某是一家物業公司的保安。有一天,他上夜班時,與另一名保安王喝酒后睡覺,導致物業辦公室被盜,公司損失近1萬元。根據公司的規章制度,如果公司因工作失誤而遭受的損失超過5000元,公司可以與員工解除勞動合同。因此,公司終止了與sun的勞動合同。孫拒絕接受,向勞動仲裁委員會提交了勞動仲裁,認為該公司被非法解散并要求賠償。經審理,勞動仲裁委員會認為,該單位的終止是合法的,并駁回了孫的仲裁請求
如第39條規定,用人單位因嚴重失職或弄虛作假給勞動者造成嚴重損失,用人單位可以終止與勞動者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三款。與嚴重違紀行為一樣,用人單位的終止屬于過失終止,無需支付經濟補償。但是,我們應該注意相應的程序,否則也可能導致非法終止和支付賠償總之,我們應該用嚴重失職和瀆職行為終止勞動合同,注意規章制度的合法性,注意證據的收集和保存。只有在做好事之前采取預防措施,我們才能降低在發生糾紛時敗訴的風險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法律顧問處理客戶糾紛的方法
2020-12-03借貸軟件侵犯個人隱私如何解決
2021-02-28投資者持股百分之五時的公告
2021-03-22公司分立建筑資質如何分立
2020-12-23離婚退彩禮怎么退
2021-03-13什么情況下交警應該回避
2020-12-31抵押合同有期限嗎
2021-01-16出售違建合同有效嗎
2021-01-19不安抗辯時能不能解除合同
2021-03-24村委會有權“出租”集體林地嗎
2020-12-30非法營運怎么處罰
2020-11-19人壽保險合同履行地確定
2021-01-20保險合同可以解除的情形及其后果
2021-03-19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可以理賠多少
2021-01-02保險公司誤導 拒賠理由無效
2021-01-19快速理賠是什么意思
2021-03-06人壽保險及其特征
2021-01-17目前在我國已開展的人身保險有哪些險種?
2021-03-08分紅保險問答
2020-12-12公路建設承包合同的當事人的義務是什么
2021-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