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仲裁時效是勞動爭議案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法律問題,因為我國對于勞動爭議案件實行仲裁前置程序,必須先進行勞動爭議仲裁,只有對仲裁裁決不服的,才可以向法院提起訴訟,請求法院維護其合法權利。我國的勞動仲裁時效(或者叫申訴時效)是10年前頒布的《勞動法》所確定的一項法律制度,但是隨著我國勞動用用制度的發展,現在勞動前置程序以及勞動仲裁時效制度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現實發展變化了。尤其是仲裁時效制度甚至成為勞動者維護自身權利的一個法律障礙。這里除了60日的時間太短以外,另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是仲裁時效起算日的問題。我們在分析仲裁時效時應該了解一下我國勞動仲裁時效制度的發展變化,這樣更有利于我們正確理解勞動仲裁時效。1995年頒布的《勞動法》第八十二條規定:提出仲裁要求的一方應當自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提出書面申請。”也就是說,申請勞動仲裁的仲裁時效是勞動爭議發生之日60日。實際上1987年8月15日實施的《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已經確力這樣的仲裁時效制度。屬該《規定》第十六條規定因履行勞動合同發生的爭議,當事人應當從爭議發生之日起六十日內,或者從調解不成之日起三十日內,向仲裁委員會提出。在《勞動法》頒布前,即1993年國務院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第二十三條規定:當事人應當從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六個月內,以書面形式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該《條例》同時也廢止了《國營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暫行規定》。也就是說,從1993年8月1日到1995年1月1日期間,我國實行的仲裁時效是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起六個月。在此,簡單地將兩者相進行比較,我們很容易發現兩者有以下幾點不同:1、仲裁時效的期間不同。《勞動法》規定為60日,《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為6個月。2、起算日不同。《勞動法》規定的仲裁時效起算日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規定的起算日為從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3、法律效力不同。《勞動法》是全國人大制定頒布的,屬于法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是國務院制定頒布的,屬于行政法規,兩者效力明顯不同。4、頒布實施時間不同。《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所確立的仲裁時效是1993年8月1日開始實施的。《勞動法》所確定的仲裁時效制度是1995年1月日開始實施的。按照新法優于舊法的原則,應該以《勞動法》的規定為準。通過以上比較,我們很容易得出結論,應該以《勞動法》所確立的仲裁時效制度為準。但是在司法實踐中,仍然存在理解上的偏差和分歧,給勞動者維護合法權利帶來非常大的困難。對于仲裁時效最通常的理解,就是1995年1月1日起施行《關于貫徹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中規定,即勞動爭議發生之日”是指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筆者認為這種理解是值得商榷的。第一,實際上《勞動法》已經將勞動爭議仲裁起算日做了修改,即為勞動爭議發生之日,而不再是當事人知道或者應當知道其權利被侵害之日”。而勞動部的這一解釋,卻忽視了這一變化。第二,按照通常理解能力,有三件是并是完全相同的,一是權利被侵害之日”,二是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之日”,三是侵害人與被侵害人因此發生爭之日”。權利被侵害”是權利被侵害的客觀狀態,知道或者應當知道自己的權利被侵害”是被侵害人對侵害事實的認知狀態,而侵害人與被侵害人因此發生爭議”是侵害人基于對權利被侵害事實的認知,進而向侵害人主張權利并與侵害人發生分歧的狀態。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發案到立案多長時間
2021-02-19日結臨時工的法律規定是如何的
2021-01-09申請設立經營性互聯網文化單位應提交哪些文件
2020-11-10企業之間能否直接借款
2020-12-05事實婚姻關系具有婚姻效力嗎?
2020-12-20離婚案件中申請查封、凍結、保全夫妻共同財產要不要提供擔保
2021-03-22學生在學校搬桌子受傷學校有責任嗎
2021-03-18二手汽車過戶步驟是什么
2020-12-26已簽訂的勞動合同能變更嗎
2021-01-03解除勞動合同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5司機座位責任險的保額是多少
2020-12-18離婚后還是原配偶保單的受益人嗎
2021-01-05被保險車無證駕駛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1-18主險和附加險保險合同是否成立
2020-11-30機動車肇事逃逸保險公司處理嗎
2020-12-13財產保險理賠的計算標準是什么
2021-02-04保險糾紛的處理方式包含有哪些
2021-02-25人身保險理賠有時間限制嗎
2021-02-16投保人的義務
2021-02-27產險投保指南
202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