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以下五種情況下,任何人使用專利不構成侵權:
(I)首次銷售:使用、承諾銷售或銷售制造的專利產品,進口或者經專利權人許可制造或者進口,或者銷售后按照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不構成侵犯專利權。這一原則,也稱為“用盡原則”,適用于合法投放市場的專利產品
(2)善意侵權:未經專利權人許可,使用或銷售不知道是制造和銷售的專利產品,或根據專利方法直接獲得的產品用于生產和經營目的,并能證明產品的合法來源,不承擔賠償責任。這種情況在理論上被稱為“善意侵權”。本法的范圍僅限于“使用”和“銷售”。對于制造或進口,根據現行法律,犯罪行為人應當或有義務知道制造或進口的產品是否為專利產品(III)事先實施:如果制造了相同的產品,則使用相同的方法,或者在專利申請日前已經做好必要的制造和使用準備,并且僅在原范圍內繼續制造和使用的,不構成對專利權的侵犯
(4)臨時過境:在臨時通過中國領土的外國運輸工具的裝置和設備中使用相關專利,根據其所屬國家與中國簽訂的協定或其參加的國際條約,或根據互惠原則,為運輸工具的需要而劃定的領海和領空,不構成對專利權的侵犯
(五)非營利實施:將相關專利用于科學研究和實驗不構成對專利權的侵犯。其實質是該實施不是為了生產經營目的,與專利權人沒有競爭關系,不會侵犯專利權人的市場利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