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您使用優美的音樂作為設計的背景音樂時,您可能不會認為這種行為可能構成版權侵權。如何處理侵犯版權案件?根據著作權保護的特點,在處理著作權侵權案件時應注意什么,版權侵權的認定可分為以下步驟:
1.對原告作品的分析
根據中國法律的規定,版權的產生采用自動保護的原則,即作品一經創作即產生版權。因此,與專利、商標等知識產權侵權的認定不同,著作權侵權的認定也涉及權利的效力。具有有效著作權的作品還必須符合下列條件:屬于著作權法保護的作品范圍;獨創性可以以某種有形的形式復制。只要不滿足任何條件,原告的作品就不受版權法的保護。這樣,被告當然沒有侵權。如果原告的作品同時滿足上述條件,該作品受著作權法保護
2.對涉嫌侵權作品的分析和被告的使用
對涉嫌侵權作品的分析可以采用以下兩個標準:一個是“接觸”,即,聯系以前工作的機會;第二個是“實質相似性”,即受版權保護的部分實質相似。其中,后者是鑒定的重點。在確定原告和被告的作品是否“實質上相似”時,應將原告作品受版權保護的部分與被告作品的相應部分進行比較,以確定它們在中國司法實踐中是否實質上相似,人民法院還成功地審理了案件,以確定原告和被告的作品之間是否存在實質性的相似性。例如,在《末代皇帝后半世》一書的侵權糾紛案中,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確認了被告作品的原創性,即否認被告作品與原告作品在實質上的相似性,以確定被告沒有侵權。如果被告的行為屬于作品的使用,那么有必要對被告的使用進行分析。相關知識產權法對“使用方式”有不同的含義。例如,在專利法中指“實施”,即根據說明書向該行業申請專利,以制造相同的產品或使用相同的方法;相比之下,在著作權法中,它指的是“復制”,即當一件物品(如實用藝術品或設計作品)受到專利法和著作權法不同角度的保護時,通過印刷、復制等方式制作一份或多份作品副本,應特別注意區分構成不同類型侵權的“實施”和“復制”
根據中國著作權法第52條第2款的規定,“復制”是最常見的使用作品的方式,根據工程設計、產品設計圖紙及其說明建造和生產工業產品不屬于著作權法所指的“復制”。所以在中國,,以三維形式復制平面作品不構成對平面作品的侵權
版權侵權應采用過錯原則
(I)過錯原則的定義
過錯原則包括一般過錯原則和過錯推定原則
一般過錯歸責原則是指當事人的主觀過錯是侵權行為的必要要件的歸責原則。《民法通則》第一百零六條第二款規定,公民、法人因過錯侵犯國家、集體財產或者他人財產、人身的,應當承擔民事責任。根據一般過錯原則的要求,在一般侵權行為中,只要行為人履行了其應有的合理謹慎的注意義務,即使存在損害后果,也不能要求其承擔責任。其目的是引導人們行為的合理性。在一般過錯原則下,侵權行為實行誰主張、誰提供證據的原則。被害人有義務提供相應的證據證明行為人主觀上有過錯,以確保其主張得到支持。過錯推定原則是指行為人的行為一旦對他人造成損害,即推定其主觀上有過錯。除非他能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否則他應該承擔民事責任。《民法通則》第126條規定,建筑物或者其他設施、建筑物上的擱板、懸掛物倒塌、脫落或者墜落,給他人造成損害的,其所有人或者管理人應當承擔民事責任,但能夠證明無過錯的除外。過錯推定原則仍然以侵權人的主觀過錯為基礎。它不是一項獨立的歸責原則,而是過錯原則的一種特殊形式。其特點是過錯原則一般實行誰主張誰提供證據的原則,而在過錯責任推定的情況下,過錯問題的認定則實行舉證責任倒置原則。被害人只需證明行為人實施了傷害行為并造成了損害后果,且傷害行為與損害后果之間存在因果關系。在不證明行為人主觀過錯的情況下,可以推定行為人有主觀過錯,應當承擔相應的責任。為了免除犯罪人的責任,他應當證明自己沒有主觀過錯
(II)在著作權侵權領域適用過錯歸責原則的可行性
1.著作權的固有屬性決定了它應當適用上述過錯歸責原則
,著作權的保護對象具有公共產品和私人產品的雙重屬性,這不僅關系到著作權人的個人利益,也關系到廣大公眾和整個社會的利益。著作權法在保護著作權人合法壟斷權的同時,高度重視并積極尋求著作權人私人利益與社會公共利益之間的平衡,這是著作權法的基本立法宗旨。為了達到立法目的,在構建著作權侵權制裁制度時,應充分考慮著作權的合法壟斷與公眾利益和社會整體利益的平衡。無過錯責任原則傾斜了保護受害方的歸責理念,注定無法完成平衡權益的使命。過錯責任原則是通過舉證責任的分擔和侵權過錯的認定,充分平衡侵權人和著作權人的利益有利于實現著作權法的立法目的
2.過錯責任原則的適用符合國際知識產權保護標準
trips協議,作為WTO的重要法律文件之一,也是國際知識產權保護的重要標準。協議第45條涉及知識產權侵權賠償的歸責原則和法律救濟,其中第一款明確規定了過錯責任原則:“司法機關有權責令侵權人向債權人支付適當的損害賠償金,以補償因侵犯知識產權給債權人造成的損害,條件是侵權人知道或應該知道他從事了侵權活動”。作為一項一般性原則,歸責原則被成員國普遍接受和適用(盡管一些學者指出,《條約》第45條第2款承認無過錯責任原則:“司法部門有權命令侵權人向權利人支付費用,這可能包括合理的律師費。在適當情況下,即使侵權人不知道或沒有合法理由知道他從事了侵權活動,該成員也可以授權司法部門命令他返還利潤或支付預先確定的損害賠償。”在此基礎上,提出了知識產權歸責原則應當適用無過錯責任原則的主張,但這一主張并非片面。首先,從字面表達的角度來看,第2款的適用范圍受到嚴格限制。其次,作為一項可選條款,它對成員國沒有約束力,因此不能作為確立侵權責任的基礎。)
就中國而言,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不是一個單獨的體系。要適應國民經濟發展和基本國情。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管轄權異議的要求有哪些
2021-03-03工地無固定工資工傷如何賠付
2021-01-02婚姻的效力意思表示真實與否
2020-12-19抵押車解除抵押以后還能過戶嗎
2020-11-10國有資產的拍賣程序介紹
2021-02-16人身傷害侵權人死亡有誰賠償
2021-01-01民事案件中移送管轄可以復議嗎
2021-03-24寄存物發生毀損怎么辦
2021-03-23離異后的人對財產有無繼承權
2021-01-03租住房租墻皮脫落怎么處理
2020-12-03雙方在什么條件下解除勞動關系
2020-12-28生產線外包
2020-11-11醫療意外保險可以包含死亡保險責任嗎
2020-12-06買兒童保險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問題
2020-12-07人壽保險合同非投保人簽字可行嗎
2020-12-24本案保險合同約定損失賠償是否成立
2021-02-09保險合同效力如何認定
2021-02-20集體土地承包轉讓年限最長是多久
2021-03-17土地轉讓流程有哪些
2020-12-07以拆除違章建筑來拆遷怎么辦
20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