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工傷保險條例》第十七條的規定,職工發生意外傷害或者依照職業病防治法的規定被診斷為職業病的,其所在單位應當:,工傷事故發生之日起30日內或者職業病診斷鑒定之日起30日內,向統籌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工傷鑒定。因特殊情況,用人單位未依照前款規定申請工傷認定的,經社會保險行政部門同意,可以適當延長申請期限,工傷職工或者其近親屬、工會組織可以在工傷事故發生之日或者工傷診斷鑒定之日起一年內,直接向用人單位所在地總體規劃區社會保險行政部門申請工傷鑒定職業病
根據本文第一段,省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應當認定的事項,如果用人單位未提交身份認定申請,由按屬地原則劃分為用人單位所在地的市級社會保險行政部門辦理在本條第1款規定的期限內發生的工傷,在此期間,符合本條例規定的工傷治療等相關費用應由雇主承擔
1。工傷鑒定的條件是:在工傷治療相對穩定后,如果存在殘疾并影響工作能力,您可以申請工傷鑒定
2。工傷鑒定沒有具體的時間要求。只要您以前申請過工傷鑒定,一般都會接受工傷鑒定。當然,不能拖延太久,因此無法確定傷害是否是由工傷造成的。工傷和公共傷害的區別在于
受試者及其關系不同。工傷發生在勞動關系中,即雇主和工人之間。公共傷害發生在參照《公務員法》管理的國家機關、機構和社會組織與其工作人員之間。這種關系不屬于勞動關系,具有行政屬性
確定待遇的依據不同。工傷保險待遇由工傷保險條例和地方行政法規確定。工傷待遇由人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門會同財政部門制定
是否可以參加工傷保險待遇不同。工傷可以參加工傷保險,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公眾傷害不能參加工傷保險,不能享受工傷保險待遇,但可以享受相關的公眾傷害待遇
不同的支付主體。工傷享受工傷保險待遇。參加工傷保險的,由工傷保險基金按規定繳納。未參加工傷保險的,由用人單位按照工傷保險待遇繳納。公共傷害的處理由單位支付
爭議解決方式不同。因工傷待遇發生爭議的,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通過勞動爭議仲裁、申請行政復議、提起行政訴訟和民事訴訟等方式解決。對本單位的工傷待遇有異議的,只能先通過人事爭議仲裁裁決。如果對裁決不滿意,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
魯巴小編提醒您,不能照顧自己的工作人員在停工和保留工資期間需要照顧,這是他們所在單位的責任。如果您對法律知識的其他方面還有一些不了解或不想了解的地方,小編建議您不妨訪問我們的網站進行在線律師咨詢,他們會詳細回答您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不接受公司安排可以勞動仲裁嗎
2021-03-01持股百分之五后增減百分之五時的公告
2020-12-30中華老字號被人搶先注冊怎么辦
2020-12-16自己貸款能用別人的抵押物嗎
2021-03-21怎么合法有效的討薪討債
2021-01-07代寫遺囑有效條件有什么規定
2021-02-27二審法官還會給調解嗎
2021-03-23追尾事故怎么賠償
2020-12-02欠錢不還法院強制執行程序是怎樣的
2020-11-23離婚后還有哪些民事權利和義務
2021-02-07房屋抵押后還不上流拍能住嗎
2021-03-20查封、扣押期限的規定
2020-11-15女兒和孫子誰的繼承權大
2021-02-24勞動仲裁輸了怎么賠償
2021-01-04勞動合同終止爭議的解決方式是什么
2020-12-29學生實習期間發生的工傷事故怎么解決
2021-01-06勞動爭議案件的訴訟管轄是怎么規定的
2020-11-19工程保險的種類有哪些
2020-11-22人身保險合同履行地如何確定
2021-01-10人身保險怎么快速索賠,人身保險索賠時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1-0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