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的仲裁協議是仲裁庭獲得管轄權的基礎。因此,在仲裁程序中,當事人對仲裁協議效力的異議,直接關系到仲裁庭對爭議是否具有管轄權。現代國際商事仲裁界普遍認為,仲裁庭有權對仲裁協議的效力及其管轄權作出決定,有學者認為這一原則包括兩個方面:一是仲裁庭有權決定其是否對某一案件擁有管轄權;第二,只要雙方之間有仲裁協議,法院就必須將爭議提交仲裁。只要雙方提交了實質性抗辯且對管轄權無異議,則不存在任何問題,即視為雙方放棄了仲裁協議并接受了訴訟管轄權,因為決定仲裁管轄權是否成立的權力在于仲裁庭。根據這一推論,如果一方為法院接受的爭議辯護,則應將爭議提交仲裁。只要法院有表面證據證明存在仲裁協議,法院應優先管轄仲裁庭,由仲裁庭決定仲裁協議是否有效以及是否享有仲裁管轄權。這的確是一種理想的擴大解釋,但既不符合《紐約公約》第2條(即法院有權確定仲裁協議的效力),也不利于雙方當事人。如果仲裁庭發現仲裁協議無效,當事人必須回到法院再次起訴,這既費時又費力。事實上,從相關國家的立法和仲裁規則來看,管轄權/管轄權原則是指仲裁庭有權確定仲裁協議的有效性和仲裁管轄權異議,從而確定自己的管轄權,而不是在任何情況下,仲裁管轄權應由仲裁庭決定。仲裁庭的裁決不是終局的,必須經法院審查
盡管如此,按管轄權管轄的原則對仲裁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對仲裁庭而言,它擴大了仲裁庭的權力,讓仲裁庭有機會就仲裁協議的有效性及其自身管轄權“先發言”,并在作出裁決之前繼續仲裁程序,盡管這種“發言”不一定具有最終效力,但對仲裁庭的工作來說是非常必要的。其次,從法院對仲裁的監督來看,它減少了法院介入仲裁程序的可能性,推遲了法院介入仲裁的時間,使仲裁越來越少地受到法院的干預和影響。這符合國際商事仲裁制度中法院干預仲裁弱化的發展趨勢。對法院而言,與將所有管轄權異議留給法院裁決的做法相比,管轄權/管轄權原則也有助于減少法院的工作量。第三,就仲裁程序而言,它不僅加快了仲裁程序,而且防止了當事人惡意拖延和破壞仲裁程序,減少和防止了當事人在兩個戰場(法院和仲裁庭)上的爭斗,減少了當事人的費用,提高了仲裁效率。如果仲裁庭無權就對仲裁協議有效性和管轄權的異議作出裁決,一旦當事人提出異議,仲裁庭無權作出裁決,只能由法院處理。在這種情況下,無論法院的最終裁決是什么,仲裁程序都必然受到影響,仲裁程序的拖延是不可避免的。同時,當事人必須同時面對法院和仲裁庭,這增加了負擔。此外,反對仲裁的一方很容易拖延和擾亂仲裁程序。相反,如果采用管轄權/管轄權原則,仲裁庭可以在當事各方提出異議時作出裁決,以便仲裁程序可以在沒有法院干預的情況下繼續或結束,提高了仲裁效率,避免了訴訟和仲裁的痛苦。這樣,也可以有效減少和防止當事人惡意延長和損害仲裁程序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重組上市有代持股是否合法
2021-03-18商標侵權應該如何處置的
2020-12-26治安處罰規定的責任年齡限制
2021-03-15交通事故“私了”
2021-03-25交通事故工傷如何認定
2021-02-11申請設立商業銀行需要的材料是什么
2021-02-26情勢變更是否屬于合同免責原因
2021-03-17關于加班工資法律如何規定
2020-12-31自然災害損失可獲得哪些保險賠償
2021-02-08人壽保險理賠的時效是多久
2021-02-23人壽保險理賠時效是多長,人壽保險理賠需注意的事項有哪些
2021-01-29航班取消怎么賠償
2021-03-13貨物運輸保險的特點
2021-03-01被保險人死亡后投保人解除保險合同是否有效
2020-12-13怎么知道單位有沒有交保險
2021-01-20自駕游怎么選擇合適的保險
2021-03-02保險公司如何評級
2020-11-09家庭承包土地怎么轉讓
2021-01-27賓館拆遷補償不合理應該怎么辦
2020-11-24在租房的時候遇到拆遷有沒有補償
2021-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