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共發布了83條《民事訴訟證據規定》(以下簡稱《證據規定》),極大地豐富了《證據規則》,這對于公民參與訴訟或法官審判案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這些規定中,對于勞動爭議,應特別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舉證責任的后果舉證責任是指當事人在訴訟中證明其主張,并在其主張最終無法證明時承擔不利法律后果的責任。在證據規則中,明確規定了不提供證據的后果:"沒有證據或者證據不足以證明當事人的事實主張的,承擔舉證責任的當事人應當承擔不利的法律后果。",該法還規定,因不能判斷證據的證明力而難以確定爭議事實的,由人民法院按照舉證責任分配規則判決。在勞動爭議案件的舉證問題上,《解釋》免除了勞動者的部分舉證責任,規定“因用人單位決定解雇、退市、辭退、減少勞動報酬等引起的勞動爭議,由用人單位承擔舉證責任,工作年限的計算等。”
(II)舉證時限制度鑒于過去的長期做法,即當事人可以在訴訟的各個階段隨時提出新的證據要求,導致對訴訟的穩定性缺乏應有的保障,關于證據的新規定明確規定了證據的限制。人民法院應當根據案件情況確定舉證期限。舉證期限不得少于三十日。舉證時限也可由當事人協商,并由法院自當事人收到案件受理通知書和答辯通知書的次日起核準。人民法院應當向當事人說明證明的條件和法律后果,督促當事人在合理期限內積極、全面、正確、誠實地完成證明的條件和法律后果,督促當事人積極、全面、公正地履行舉證責任,在合理時間內正確、誠實地完成證明。對于逾期證明,法院不組織質證,即不能作為結案依據,逾期證明提供的證據不能作為推翻原判決的新證據。在舉證期限內提交證據材料有困難的,當事人應當提出申請,由法院決定
(三)證據交換制度
當事人在開庭前交換證據。證據交換可以由當事人申請,也可以由法院依職權決定。證據交換的主持人是法官
(四)界定了非法證據收集的范圍
<證據條例明確規定,“通過侵犯他人合法權益或違反法律禁止性規定獲取的證據不得作為證據交換的依據確定案件事實”,并限制“非法”的范圍。電視暗訪、私人錄音和錄像不一定是非法證據。只有通過侵犯他人隱私等非法手段獲取的證據,國家秘密和企業商業秘密是非法證據
(五)被告的抗辯義務
《證據規定》規定:“被告應當在抗辯期滿前提交書面抗辯,以澄清其對原告主張的意見以及提出抗辯的事實和理由顯然,如果被告不答辯,不向法院提供相關證據,將承擔不利的訴訟后果,從而改變以往的司法實踐,辯護被視為當事人的一項權利
以上就是這一小系列證據的相關內容。我希望這將對您有所幫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暴力脅迫簽訂的合同必須履行嗎
2020-12-06網絡遺囑有沒有法律效力
2021-01-24侵犯公民個人信息被傳喚會放出來嗎
2020-12-14中外合資商業銀行適用商業銀行法嗎
2021-02-21醉駕檢察院可以不起訴嗎?需要滿足哪些條件
2020-12-13賣方贈與的產品有瑕疵是否需要承擔責任如何劃分
2021-03-06什么是婚姻自由,婚姻自由的保護措施是什么
2021-02-06交通事故上訴答辯狀怎么寫
2020-11-23協商解約不成怎么處理
2020-11-28哪些財產可以被繼承?
2021-02-05登記房屋產權手續是怎樣的
2020-12-20勞動合同糾紛管轄法院
2020-11-29公司倒閉如何不賠償員工
2021-03-03請問雙方居間協議受法律保護嗎
2020-11-23人壽保險的理賠時間是怎么規定的
2020-12-02企業財產最低起保費是多少
2020-12-19怎樣適用保險合同中的不利解釋原則
2020-12-23購買新型人身保險產品大有學問
2021-01-20車上貨物責任險的理賠
2021-02-28抗辯權保險法是怎么規定的
2021-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