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發生勞動爭議,工人可自行與雇主協商解決,或邀請工會或其他第三方與雇主協商解決。此處的“第三方”可以是公司人員,也可以是公司外雙方信任的人員。協商解決成功后,雙方應簽署一份和解協議。當事人不愿協商、協商不成或者達成和解協議后不履行的,另一方仍可以向組織申請調解,或向勞動爭議仲裁機構申請仲裁
擴展補充: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規定》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條例》的規定,解決勞動爭議的方式是什么,勞動爭議的當事人可以采取以下四種方式和程序來解決其爭議:
I。通過談判解決。勞動爭議發生后,雙方應就爭議事項進行討論,以消除矛盾,找到解決爭議的辦法。當然,協商解決不是解決勞動爭議的必要程序,但國家承認當事人自行解決勞動爭議的方式。如果雙方不愿意協商或協商失敗,他們可以也有權申請調解或仲裁。企業調解。勞動爭議發生后,當事人可以向本單位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申請調解。如果企業通過調解達成協議,則應提供一份由雙方自愿履行的調解聲明(本協議不具有法律約束力);當事人申請之日起30日內未達成協議的,視為調解失敗。當事人可以在規定的60日至90日內向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此外,當事人經調解達成協議后不愿調解或違約的,也可以直接向仲裁委員會申請仲裁
III。勞動爭議一般由所在行政區域內的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受理。爭議單位和職工不屬于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管轄的,由職工雙方工資關系所在地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處理。當事人對裁定不服的,應當在收到裁定書之日起十五日內向當地人民法院起訴。逾期不起訴的,裁定發生法律效力,當事人應當在規定的期限內履行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裁定。當事人不服的,向人民法院起訴的,按照人民法院的有關程序處理。首先,對雙方當事人進行民事調解。如果雙方就勞動爭議達成協議,法院將制定民事調解聲明。調解書送達當事人后,立即生效,與判決具有同等法律效力。調解不成的,應當在指定期限內作出判決書。原告、被告一方對判決不服的,可以在法定期限內(自收到判決之日起15日內)向上一級人民法院提起上訴。綜上所述,勞動爭議發生后,勞動者可以自行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或邀請工會或其他第三方與用人單位協商解決。此外,如果協商不成,您可以申請勞動仲裁或法院判決。如果您對此有其他疑問,歡迎與我們聯系,我們將竭誠為您服務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行政處罰最短要多長時間
2021-02-27普遍的六大陷阱揭底
2020-11-26商業銀行可以向關系人發放信用貸款嗎
2021-03-08業主委員會成立的條件和流程是什么
2021-01-05公司可以跟工傷人員解除合同嗎
2020-12-03未登記的房產能繼承嗎
2020-12-16人身保險受益人享有什么權利嗎
2020-12-17未盡提示、說明義務被罰,保險人說明義務的履行方式是什么
2020-11-18人身保險理賠范圍有哪些
2021-03-10也談“無證駕駛造成的交通事故是否屬強制保險范圍?”
2020-11-29藥品超出保險條款范圍 法院判決保險公司賠償
2020-11-24非營業車輛進行營業運輸發生事故,保險公司可否免責?
2021-03-24保險賠付步驟有哪些
2020-12-16保險公司遲遲不給處理可以投訴嗎
2021-02-20輕傷后精神損失怎么理賠
2021-01-29個人保險代理人的法律地位之爭 代理關系抑或勞動關系
2021-02-18收費停車場車被劃 保險公司不賠償應找保管人
2021-01-16農村機動地最長承包期限是多久
2020-11-22土地轉讓合同效力的認定方法是什么
2020-12-07劃在拆遷紅線內的房子能不能賣
2021-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