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古代名著受著作權法保護嗎《中華人民共和國著作權法》第二十條和第二十一條分別規(guī)定了作者精神權利和財產權利的保護期。自然人作者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合作作品的最后一位作者)的生命加上他死后50年,修改權和作品完整性保護權的法律保護期沒有限制。根據(jù)這一規(guī)定,經(jīng)典作品已經(jīng)進入公共領域,作者沒有產權。法律只保護作者的人身權利,即署名權、修改權和保護作品完整權。任何人都可以使用作品而不支付任何報酬。這有利于“調整知識產權人與公眾的利益關系,協(xié)調知識產權排他性與知識成果社會性的矛盾”,更好地促進社會發(fā)展,加速財富積累,現(xiàn)行的著作權制度傾向于關注當前和未來的作品,“這些作品關注的是那些新的、創(chuàng)造性的智力成果”[5],而很少關注已經(jīng)過保護期的作品。其次,在人身權利保護方面,作者的“署名權、修改權、作品完整性保護權”可以由作者的第一代、第二代甚至第三代行使,但在作者沒有繼承人或歷史悠久之后,第三,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和文化的需要,名著的使用趨于多樣化。如果沒有強有力的制度規(guī)制,名著的使用必然導致作者精神權利的損害,侵害作者保護作品完整性的權利。同時,現(xiàn)行的法律制度設計很容易讓經(jīng)典作品因為“叢林法則”而陷入公共財產的悲劇,即“當有一種潛在的資源可以產生價值,任何人都可以使用時(即對任何制度和規(guī)則都沒有限制),每個用戶都會受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驅動,這樣,一些有實力的群體或特殊用戶就會“攫取大部分公共財產”。就古典名著而言,當它們被視為全社會、全人類的公共資源時,一些人在個人利益的驅使下,過度利用它們,破壞其內在價值,最終可能導致其地位的下降。然而,現(xiàn)行體制無法改變這種經(jīng)驗。解決這一矛盾的途徑在于完善和修改著作權制度,轉讓經(jīng)典名著著作權主體,建立經(jīng)典名著保護制度,建立經(jīng)典名著登記制度,在著作權保護期限問題上,著作權保護的“一元論”和“二元論”有“一元論”和“二元論”兩種模式。德國和法國是這兩種理論的典型代表。德國一元論認為,著作權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是不可分割的,是一個統(tǒng)一的整體。兩者的保護期相同,即作者生前死亡后70年和最后一位作者死亡后70年。作者死亡70年以上的,由國家文化行政部門接管作者的精神權利,保護作品的署名權、修改權和完整權。根據(jù)法國的“二元論”模式,作者的人身權和財產權是獨立的,財產權的保護期是作者生加死后70年,而人身權的保護期是不受限制的,“權利始終存在,“不能因時間的限制而被剝奪,也不能因時間的限制而喪失。”,“因作者死亡,權利可以轉讓給繼承人”(見《法國知識產權法》l.121-1條,黃輝譯,鄭成思修訂,《法國知識產權法》(法律部分),上海:商務印書館,1999年版,第。9) ,可以繼承。在上述兩種模式中,德國一元論更有利于保護作者及其作品,因為作者本人在生前依法維權,其繼承人在其死后70年內依法維權,而國家文化行政部門70年后保護他的權利,也就是說,作品出現(xiàn)后,任何時候都不會出現(xiàn)維權真空。相比之下,法國模式存在著保護不力、權利空洞的弊端
目前,中國采取的是法國式的“二元論”模式。著作權財產權的保護期為作者死亡后50年,除出版權外的三項權利沒有期限,《著作權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條例)第十五條規(guī)定:“作者死亡后,署名權、修改權和作品完整性保護權由作者的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保護《條例》未作明確規(guī)定。從立法意圖來看,《條例》之所以規(guī)定“任何人不得繼承、遺贈著作權”受國家機關保護,是為了保證立法意圖的實現(xiàn),使權利隨時得到保障,而不是將著作權法規(guī)定為“作者署名權”,修改權、繼承權、遺贈權“作品完整權的保護期限不受限制如果有關當事人遭遇此類著作權侵權,我國當事人應當積極收集此類案件的證據(jù)。有關當事人向當?shù)厝嗣穹ㄔ禾崞鹪V訟的,在審理期間由中國審判部門依照法律規(guī)定審理此類案件。保護此類作者的實際權益
如何確定著作權侵權糾紛的管轄法院
獲得著作權的基本途徑是什么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約定與合同法規(guī)定不一致有效嗎
2021-01-01醫(yī)療糾紛從上訴到取證需要多長時間
2021-03-24第二輪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長多少年
2020-12-20撤銷婚姻有期限嗎
2021-02-28非法校園貸報警能追回嗎
2020-11-142020民事訴訟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08刑拘后多久能探視
2021-02-22結婚有哪些正常收費
2021-03-08民事調解到期不給錢如何處理
2020-11-26醫(yī)療事故喪葬費賠償標準是怎樣的
2021-01-05自己手寫的合同簽字了有法律效力嗎
2020-12-16合同法中債務可以抵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8限制出境怎樣解除
2021-01-08女職工哺乳期可以出差嗎
2020-11-29適用期解決勞動關系是否有限制
2021-03-25如何區(qū)分雇傭關系和承攬關系?
2021-02-16五一勞動節(jié)幾天三薪
2020-12-19家政服務人員受傷能適用雇傭損害關系索賠嗎
2021-03-05哪些情況壽險保險人可以免責
2020-12-03老人購買壽險應注意什么問題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