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著作權法第二十二條規定,使用作品可以不經著作權人許可或者不向著作權人付費,但應當寫明作者姓名和作品名稱,不得侵犯著作權人依照本法享有的其他權利;(四)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發表的作品(1) 利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進行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2)介紹、評論作品或解釋某一問題,在作品中適當引用他人已發表的作品(3)報道時事新聞,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和其他媒體刊載、引用已發表的作品是必然的
(四)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和其他媒體刊播其他報紙發表的有關政治、經濟、宗教等問題的時事文章,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和其他媒體,但作者國不得刊播的除外。(五)報紙、期刊、廣播電臺、電視臺和其他媒體刊播在公眾集會上發表的講話,(六)翻譯、復制少量已發表的作品,供學校課堂教學和科學研究使用,供教學、科研人員使用,(七)國家機關為執行公務,在合理范圍內使用已出版的作品;(八)圖書館、檔案館、紀念館、博物館、美術館,復制博物館為展示或保存版本而收藏的作品;(9)免費向公眾表演已發表的作品,不向表演者收費;(10)復制、繪畫,在戶外公共場所設置或者展示的藝術作品的攝影、攝像(11)中國公民出版的中文作品的譯文,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少數民族文字作品在中國出版發行(12)出版的作品將以盲文出版,合理使用制度的建立主要基于以下考慮:1.降低交易成本
如果著作權法要求用戶在使用他人作品之前必須獲得著作權人的許可,用戶可以放棄使用作品,因為這樣會增加用戶的交易成本,比如花大量的時間和金錢去獲得版權許可證就可以找到版權人,所以最好放棄使用作品,避免在創作過程中損害創作自由,大多數創作者不可避免地以某種形式使用早期作品。如果給予它們過強的版權保護,會增加后期作品的成本,從而損害后期作品的自由性和積極性,不利于新作品的創作
在很多情況下,合理使用對著作權人的實際利益影響甚微甚至是積極的。一些人創作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人能看到自己的作品。例如,期刊論文的被引次數能夠反映作者的學術影響力根據著作權法的相關規定,著作權法的合理使用包括12種情形。在合理使用作品時,使用人不需要征得作者同意,也不需要向作者支付報酬,不構成侵權。著作權合理使用制度的建立應體現公平與效率,既要保護作者的合法權益,又要保證他人有效地使用作品,總之,為滿足各方需求
軟件著作權登記費是多少網絡著作權侵權的抗辯理由是什么申請軟件著作權登記應提交哪些材料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的地域管轄如何確定
2021-03-14原告不拿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1-01-18指定管轄權不服要怎么辦
2021-02-08交通事故法院一審判決后對方不服上訴多久能判決
2021-02-25無房產證原件能否過戶
2020-11-25承包合同對方無法履行怎么處理
2020-11-12學生坐校車下車后丟失學校有責任嗎
2021-01-19房產證抵押給銀行可以轉賣嗎
2020-12-13什么情形簽勞務合同
2021-02-12寒暑假勞動關系如何認定
2020-12-09單位能否辭退拒絕加班的職工
2020-12-29拖欠農民工工資十年以上怎么進行補償
2021-01-15人身保險合同的性質是怎么樣的
2021-01-25出境旅游意外保險怎么報銷
2021-01-26為籌保險款母親跳樓救子可行嗎
2021-01-08重疾險應該怎么買
2021-02-04《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醉駕發生車禍保險公司賠嗎
2021-01-05車禍藥費花5萬保險賠多少錢
2021-02-25車沒保險可以上路嗎
2021-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