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作為一種財產轉讓和管理的制度設計,起源于融資技術最發達的衡平法國家,后來被大陸法系一些國家所繼承。根據我國《信托法》的權威定義,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受托人(一般為信托機構)的信托,將受托人的財產權利委托給受托人,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管理或處分財產權利的行為,為了受益人的利益或特定目的。簡言之,信托實際上是“受他人委托代為理財”。從制度功能的角度看,信托是一種具有長期計劃性、結構性融資特征的制度安排,能夠充分保護受益人的利益。它可以有效地將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產業投資聯系起來,形成各方“雙贏”的局面。因此,它在美國上市公司資產證券化實踐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隨著我國證券市場的進一步發展,上市公司利用信托工具實現再融資將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發展空間。本文從實例的角度探討了我國上市公司的信托融資,并從法理的角度分析了信托融資的原則和優勢,以期推廣和應用這一創新的融資方式
2002年12月11日,**仁孚高新技術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中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科技,股票代碼:600079)公告,擬批準控股子公司**當代學生公寓置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湖當代)與**蘭國際信托投資有限公司開展信托業務合作。,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蘭信托),為南湖當代所有當代學生公寓物業及其他相關權利設立信托,向社會募集資金1億元。投資者享有的年投資回報率不超過4.5%,期限不超過三年**科技為投資者在信托計劃到期時贖回本金提供信用擔保和實物擔保。這是我國上市公司首次運用信托計劃創新再融資方式,引起業界高度關注。在**科技與**蘭信共同設計的信托融資計劃中,實際上有兩個信托交易合同,即南湖當代與**蘭信之間的實物資產信托合同,以及投資者與**蘭信之間的基金集合信托合同,它們共同構成了類似于資產證券化的信托融資機制一般來說,信托關系由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權利義務構成。現代商業信托多為自利信托,即委托人與受益人重疊,信托融資關系往往包括兩種信托合同關系,以同一受托人為結合點,而雙方的委托人是對方信托資產處分關系的相對人。因此,在信托融資機制運行的基本關系中,主要涉及委托人(資產及相關權利的原所有人)、受托人(信托機構)和投資者(募集資金的原所有人)的權利義務。一般情況下,委托人將能夠產生現金流的信托財產以“真實出售”的形式轉讓給特殊目的載體(SPV)。特殊目的公司向投資者募集資金,用募集的資金向委托人購買信托財產,到期時用未來可預期的現金流支付投資者的本息。由此可見,信托融資機制運行的關鍵是通過結構性融資設計,對初始資產的風險和收益要素進行分解和重組,形成信用評級較高的流動性融資工具(信托產品),并重新配置到市場上,使所有參與者都能從中受益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遭遇家暴起訴離婚手續怎么走
2021-01-15工廠合并會有賠償嗎
2020-12-11效力待定合同有哪些特征呢
2021-02-25原告不拿離婚調解書怎么辦
2021-01-18贍養人怎樣證明盡到贍養義務
2021-03-03父母出資買房如何要回購房款
2021-01-14事實勞動關系追訴時效在哪些情況下可以延長
2021-02-06關于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的適用范圍
2020-12-20試評勞動教養制度
2021-01-08有侵權責任人意外險還要賠嗎
2021-02-07一般附加險別包括的內容有哪些
2021-03-11什么才算意外傷害
2021-02-26外資保險公司可以在中國設立分支機構嗎
2021-02-28網絡保險的重要性
2020-11-13什么是保險責任
2020-12-04設立保險公司應當具備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01淺析保險受益權
2021-03-12高層建筑要交土地出讓金嗎
2021-01-09土地轉包期內乙方死亡繼承人可以繼承嗎
2021-03-15安置補償協議無效的情形有哪些
2021-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