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行為構成用工欺詐
公司要求員工簽訂空白勞動合同,并在工作中扣除工資,勞動合同法第二十六條第一款規定:“以欺詐、脅迫或者利用他人的危險,另一方違背真實意思表示訂立或者變更勞動合同無效或者部分無效”。實踐中,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故意夸大事實和用人單位訂立勞動合同的意圖的情況時有發生,提供虛假信息最典型的方式是提供虛假的身份證明或者學歷、工作經歷證明。為了防止虛假信息造成的損害,一些用人單位通過簽訂承諾書來規避風險,允許勞動者在入職前簽訂承諾書。規定勞動者保證提供的信息真實可靠,提供虛假信息的,構成欺詐的,用人單位可以依法解除勞動合同
承諾書確實是防止虛假信息和欺詐的有效手段,但如果我們不注意欺詐認定的界限,承諾書就可能成為用人單位非法解除勞動合同的導火索首先,如果一方故意將虛假信息告知另一方,欺詐的定義是,或者故意隱瞞真實情況,誘導對方作出錯誤的意思表示,都可以認定為詐騙。從構成要件的角度看,它包含四層含義:(1)用人單位或者勞動者有欺詐意圖;(2)實施欺詐,可分為行為欺詐,即故意告知對方虛假情況和不作為欺詐,即故意隱瞞真實情況(3)對方意思表示錯誤(4)虛假意思表示與欺詐行為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需要指出的是,勞動合同欺詐行為的認定有一定的界限,《勞動合同法》第八條規定了訂立勞動合同的忠實告知義務。披露義務的范圍因主體而異。通知范圍包括工作內容、工作條件、工作場所、職業危害、安全生產狀況、勞動報酬以及勞動者要求的其他信息;該義務的范圍限于用人單位有權了解與勞動合同直接相關的勞動者的基本情況。這樣,在認定欺詐行為存在時,就需要區分不同的主體:用人單位的欺詐范圍廣,如果不履行告知義務或者告知情況不符合實際,導致對勞動者的錯誤認識,與勞動者訂立勞動合同,會導致欺詐行為;勞動者欺詐的范圍很窄,只有在申請單位要求提供虛假信息或隱瞞真實情況時才能形成;二是混合欺詐,在實踐中,往往出現用人單位和勞動者都存在欺詐行為。如何處理這種情況?筆者認為,就《勞動合同法》而言,對于因欺詐行為訂立的勞動合同,《勞動合同法》第三十八條第(五)項和第三十九條第(五)項分別賦予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單方解除勞動合同的權利。就權利的性質而言,第三十八條和第三十九條的規定是賦權性的規定,即雖然法律規定了單方終止權,但行使與否由勞動者或者用人單位決定。因此,在雙方都存在欺詐行為的情況下,第一方行使撤銷權導致雙方勞動關系消滅,同時使對方喪失行使撤銷權的基礎,因欺詐行為行使解除勞動合同權利的期限但是,與合同法不同,《勞動合同法》沒有區分絕對無效和相對無效,《中華人民共和國合同法》第五十四條將因欺詐導致的合同無效歸為相對無效,并規定對方當事人有權在一年內解除合同。一年內未行使撤銷權的,合同視為有效。相比之下,《勞動合同法》沒有做出類似規定,這就導致了勞動者或用人單位對欺詐行為保持沉默的可能。一旦雙方發生糾紛,就以欺詐為由行使單方解除權,這也導致了這種勞動關系的長期不穩定。當然,這種情況的改善需要立法機關在今后的立法中逐步完善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破產過程中債權債務能否抵消
2021-02-17買房子沒有土地證有什么后果
2020-11-18離婚時夫妻債務如何清償
2021-03-19追討贍養費可以申請先予執行嗎
2021-03-16連帶責任是否關系到子女
2021-02-07把銀行卡借給別人走賬犯法嗎
2020-12-07擔保合同應該采取什么形式
2021-01-06喪偶的兒媳和女婿的繼承權
2021-03-11個體戶請幫手帶學徒需要簽訂合同嗎
2020-12-09勞動爭議能追加被申請人嗎
2020-12-02怎樣區分保險事故發生前后的解除
2020-12-26保險的原則是什么
2021-01-15某保險公司訴梁某一般保險合同糾紛上訴案
2021-03-14車展試駕出事故,保險公司和4S店共擔責
2021-03-03獲賠17萬 隨州國壽新簡身險理賠第一單
2021-02-02不可抗辯條款的期限是多久
2021-02-05移出社會保險嚴重失信人名單的期限
2021-01-12辦理交通保險理賠符合的要求是什么
2021-02-07保險合同的客體包含哪些
2021-01-01商業三者險和強制三者險都有哪些規定
20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