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并購實踐中存在一些問題。也就是說,企業合并是政府的行政行為還是企業行為,即民事法律行為。這個問題非常重要。這是我國企業合并立法的出發點隨著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推進和現代企業制度的建立,企業合并的性質需要厘清。筆者認為,我國企業并購的本質應該是政府宏觀調控下的企業行為,并在立法上予以體現。例如,企業合并原則既要堅持民事法律行為所要求的自愿互利、有償轉讓和市場競爭的原則,又要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經濟發展戰略和防止壟斷的原則,體現了國家宏觀調控的要求。在正確的設計中,既要賦予企業自主兼并的權利,又要賦予政府監督管理的權利。同時,為防止公權侵害私權,應嚴格界定兩權的界限,即政府有關部門不能直接干預企業合并,但只能對企業合并給予各種優惠,對企業合并進行審批、監督和檢查
2.企業合并立法。企業合并模式的確立是企業合并立法的重要內容之一。目前,我國企業并購的方式一般按產權轉移的程度和方式來劃分,主要分為購買型并購、債務承擔型并購、股權吸收型并購和控股型并購。一些地方性法規還規定了抵押式兼并、行政劃撥式兼并、財產分割式兼并、先合同后兼并等,我國企業兼并立法應規范兼并方式,主要包括收購兼并、債務兼并、股份兼并和控股兼并。在一般企業合并實踐中,應取消行政劃撥合并,區分破產與合并的關系。破產企業的再收購不屬于合并的范疇,而債務合并中,合并前的合同不應構成獨立的合并方式,這與西方國家主要債權人只能接管債務企業的方式不同,被合并企業可以是被合并的債權企業,也可以是債權人以外的其他企業。企業合并的方式是直接向被合并企業的債權人支付資本金,間接購買被合并企業的產權。那么,被并購企業如何承擔債務呢?它的范圍是什么?有學者認為被合并企業的債務應由被合并企業承擔,也有學者認為“被合并企業對被合并企業的債務只能由被合并企業的總資產承擔”。筆者認為,我國所謂的負債合并,一般是指“當目標企業的資產與債務相當時,合并方在承擔目標企業債務的前提下,接受目標企業的資產,而被合并企業的全部資產被劃入被合并企業整體,法人“消失”因此,在立法上,債務型并購應當在被并購企業的資產負債范圍內進行規制。即使目標企業的債務大于資產,合并企業愿意以這種方式進行合并,也應當承擔目標企業的全部債務,這不僅可以保護目標企業債權人的利益,但在并購中也體現了企業并購的自愿原則,因為并購是一種資金收購企業的方式,所以在立法上要解決的問題是轉讓費的歸屬問題。從理論上講,被合并企業的產權轉讓收益應當歸屬于企業的產權所有者。實踐中,有的將過戶費上繳財政,有的由“企業兼并辦”等機構管理。國有企業的產權屬于國家。誰代表國家?如果交給主管部門,實際上就歸該部門所有。如果交給財政部門,是由地方保留還是交給中央,還是按比例分攤?根據《國有企業財產監督管理條例》第十條和國務院《國有資產評估辦法》第三條、第八條的規定,國有資產管理部門負責企業合并的管理。3.企業合并的程序立法。企業并購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涉及各方利益。在企業合并程序上,我國現行法律法規也有所不同,《公司法》規定了股東大會作出決議、簽訂協議、公告、申請審批五個程序,辦理登記手續《企業合并暫行辦法》規定了設立合并雙方、確定資產保留價、確定交易價格、簽訂合并協議和辦理相關手續五個程序;有學者認為,由于并購方式的不同,應當有不同的程序。基本上有9到10個程序,如“直接協商完成的合并,必須經過確定主體、提交報告、資產評估、確定交易價格、簽訂合同、審批公證、辦理變更手續等程序,轉讓產權,發布合并公告。上述規定和主張大多是從指導企業如何并購的角度出發,即總結并購實踐中的具體工作,與并購立法中的并購程序并不完全相同。一方面,原有的合并程序對純粹的實際程序,如確定合并雙方等作出了過多的規定。雖然這是合并中的首要工作,但并不具有法律意義。法律對合并的調整是以合并雙方的存在為基礎的。至于如何確定合并雙方,則不受合并立法的規制。另一方面,企業合并沒有法定程序。比如,并購協議的內容是影響和決定并購能否順利進行的重要因素,但相關法律法規沒有做出任何規定。這些都是《企業合并法》制定時需要解決的問題。4.企業合并中產權轉讓價格的確定。這是并購雙方和被并購方都應該考慮的問題,也是并購作為一種經濟行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然而,在并購實踐中也存在一些問題。首先,不同性質的企業與不屬于同一產權主體的企業進行有償合并時,被合并企業的資產在沒有認真進行價值評估甚至資產評估的情況下倉促進行合并。一些企業兼并還提出了“資產粗計、效益大計”的口號。這將造成大量的國有資產流失。二是價格結構和定價方式不合理。價格結構中除固定資產、流動資產、專項資金、工業產權、債權債務外,還應包括土地使用費的價值、“差價租金”和商譽。實際評估中存在的問題是,我們只注重資產評估的實物形式,而往往忽略了工業產權等無形資產,如土地使用權出讓金和企業環境形成的差別利益。在價格確定方式上,產權轉讓價格主要根據被合并企業的賬面價值確定,不考慮企業資產的實際價值和現有資產的未來收益。為了保護并購各方的利益,使并購法具有可操作性,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在并購立法中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企業合并協議是被合并企業投資人與被合并企業產權人就企業合并有關事項達成的協議。它是全面反映企業合并活動過程和內容的法律文件。由于企業合并本質上是一種企業行為,企業合并協議在企業合并過程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此,《企業合并暫行辦法》中沒有規定。企業合并不僅要重視企業合并協議,而且要明確和規范企業合并協議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班時間腦梗如何賠償
2020-12-08企業跨國并購有什么類型
2020-11-24沒領結婚證能要回彩禮嗎
2020-12-12變更勞動合同有哪些需要注意什么
2020-12-10經營者使用對消費者不公平、不合理的格式條款,還生效力嗎
2021-01-14合同糾紛結案須多長時間
2021-01-10不簽勞動合同是否存在事實勞動關系?單位應當承擔什么法律后果?
2021-03-24勞務派遣員工是否可以簽訂競業限制協議
2020-11-13保險合同的解除形式可分為
2020-12-18在什么情況下人身保險合同的效力會終止
2020-12-24人身保險合同立法中亟待完善的幾個問題
2021-03-15工程質保單包括哪些內容
2020-12-25承運人無單放貨,正本提單持有人如何索賠?
2020-11-24車子失火保險賠嗎
2020-12-30我國關于養老保險的規定具體是什么
2020-11-29車禍后保險公司賠償問題
2021-01-29保險合同中的格式條款有效嗎
2020-11-10保險公司承保后需要履行哪些責任
2021-01-30保險公司定損價格過低,車主的修理費差距應該怎樣解決
2021-02-022015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修改草案都有哪些增改
2021-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