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的討論,從“郎沽之爭”中脫穎而出,但這種討論總是引出“該不該改”、“流失有多嚴重”、“選擇虧損還是貶值”等問題。其實,一個關鍵問題被有意無意地回避了,那就是國企改革中的法律缺位,關于改革,歷來有“摸著石頭過河”的說法。應該說,不斷試錯是人類進步的有效途徑,所以“不爭論”也是改革的保證。然而,“不爭”只能說是政治和政策。在現代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法律是調整社會生活的重要工具。與政策相比,法律更為嚴格。試錯改革與僵化的法律必然會產生強烈的沖突。有時,這種沖突直接導致社會動蕩。雖然沖突總是不可避免的,但法律職業在改革過程中的缺位是沖突加劇的重要原因
回顧改革開放20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在改革過程中,修法往往是被動的。從“紅帽”之爭到國有資產的界定,往往是先引發社會糾紛,再修改相關法律。雖然法律本身與社會發展必然存在滯后性,但對于一些基本的制度問題,法律不應該超前,至少應該緊跟其后。但我們看到的往往是法律界的集體失語以證券市場為例,雖然我國以前沒有證券法專業,但并不意味著沒有人了解證券市場的法學理論。因此,一些經濟學家和少數法學家不知道如何構建這樣一個體系。“同股不同權”、“信息披露不足”、“行政審批主導”等問題的后果,法律專家難道看不出來嗎?時至今日,在討論“國有股減持”問題時,法律界人士仍無語。無法從法律上解釋股權分置后不同股權的性質,提出國有股減持的建議當前的國企改革直接關系到民法中的所有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也沒有人從民法的角度來論證。說到底,是一群經濟學家、一群媒體和一群“管理者”在自言自語。老百姓還是一頭霧水這里只有一個問題:國有企業出售后,所有者權益應該如何體現?全民所有制企業的銷售資金是屬于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這筆錢的使用應該受到限制嗎?還是應該作為改革中受損者的賠償基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答案。然而,企業的轉移卻非常熱鬧。至于錢,有不同的消費方式。面對這樣的局面,法律界人士該怎么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合同違約金如何計算
2020-12-20未依法提交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19單位查閱配偶護照,是否侵犯隱私
2021-02-28行政案件的追究時效
2020-11-11工作時間摔了一跤算工傷嗎
2020-12-11勞動者可以在哪些地方進行職業病診斷
2021-02-14涉外商標注冊如何申請
2021-01-30個人可以債務重組嗎
2021-02-19店鋪租賃合同沒到期解約怎么賠償
2020-12-14失信名單寬限期是指什么
2021-01-12廣告中說明賠償屬于要約邀請嗎
2021-03-11合同債權質押的有效條件是什么
2020-12-31房屋租賃合同不蓋章按手印可以嗎
2020-11-27買了小產權房怎么辦
2020-12-28房屋中介交易流程是什么
2020-12-27離婚時的經濟補償 經濟補償數額的確定
2021-03-06勞動爭議調解的程序
2021-02-16產品責任是怎么構成的
2020-12-31貨運運輸合同的保險的規定是什么
2020-11-09人身保險合同無效的事由有哪些
2021-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