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國有資產流失的討論,從“郎沽之爭”中脫穎而出,但這種討論總是引出“該不該改”、“流失有多嚴重”、“選擇虧損還是貶值”等問題。其實,一個關鍵問題被有意無意地回避了,那就是國企改革中的法律缺位,關于改革,歷來有“摸著石頭過河”的說法。應該說,不斷試錯是人類進步的有效途徑,所以“不爭論”也是改革的保證。然而,“不爭”只能說是政治和政策。在現代社會主義法治社會,法律是調整社會生活的重要工具。與政策相比,法律更為嚴格。試錯改革與僵化的法律必然會產生強烈的沖突。有時,這種沖突直接導致社會動蕩。雖然沖突總是不可避免的,但法律職業在改革過程中的缺位是沖突加劇的重要原因
回顧改革開放20年來,我們可以看到,在改革過程中,修法往往是被動的。從“紅帽”之爭到國有資產的界定,往往是先引發社會糾紛,再修改相關法律。雖然法律本身與社會發展必然存在滯后性,但對于一些基本的制度問題,法律不應該超前,至少應該緊跟其后。但我們看到的往往是法律界的集體失語以證券市場為例,雖然我國以前沒有證券法專業,但并不意味著沒有人了解證券市場的法學理論。因此,一些經濟學家和少數法學家不知道如何構建這樣一個體系。“同股不同權”、“信息披露不足”、“行政審批主導”等問題的后果,法律專家難道看不出來嗎?時至今日,在討論“國有股減持”問題時,法律界人士仍無語。無法從法律上解釋股權分置后不同股權的性質,提出國有股減持的建議當前的國企改革直接關系到民法中的所有制。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從政治經濟學的角度,也沒有人從民法的角度來論證。說到底,是一群經濟學家、一群媒體和一群“管理者”在自言自語。老百姓還是一頭霧水這里只有一個問題:國有企業出售后,所有者權益應該如何體現?全民所有制企業的銷售資金是屬于中央政府還是地方政府?這筆錢的使用應該受到限制嗎?還是應該作為改革中受損者的賠償基金?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答案。然而,企業的轉移卻非常熱鬧。至于錢,有不同的消費方式。面對這樣的局面,法律界人士該怎么想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連帶責任范圍大于補充責任嗎
2020-12-02家長因兒童傷害誤工費的索賠可以得到支持嗎
2021-01-13法院起訴離婚的程序有哪些
2021-01-19交通事故誤工費由誰出,誤工費證明怎么開
2021-03-22如何確定競業禁止協議的競業限制范圍
2021-01-09交通意外險理賠時需注意什么
2021-02-12不想再續保養老保險可以退嗎
2020-12-11汽車保險不理賠的情況及解決辦法
2020-12-15保險公司保證金退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0一般投保人可以選擇重復保險嗎
2021-01-25承包合同到期未收回動遷怎么辦
2021-01-08土地出讓費怎么記賬
2020-12-15賓館拆遷,拆遷辦要求停業半年,這半年的損失拆遷方補償嗎
2021-01-02房地產企業為別的企業拆遷是否繳納契稅
2020-11-27拆遷補償評估的規定
2021-01-24承租房屋企業拆遷有沒有補償?補償怎么算
2021-01-11廠房遇拆遷,需要評估哪些項
2021-01-15拆遷安置房是什么意思
2020-12-20手續齊全的賓館拆遷沒有補償怎么辦
2020-12-29北京通州法院順利執結一起舊城改造拆遷案
2020-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