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轉讓內容的不同,合同轉讓分為三種類型:合同權利的轉讓、合同債務的承擔和合同權利義務的一般轉讓。當然,轉讓可以全部轉讓,也可以部分轉讓,因為轉讓的內容不同,轉讓的條件和效果也不同。合同轉讓,即合同權利義務的轉移,又稱合同主體的變更;或者新的債務人代替原合同的債務人;或者新的當事人同時承擔債權和債務。一是債權轉讓;二是債務轉移(債務承諾);三是概括。合同的轉讓反映了債權債務之間動態的財產關系
合同的轉讓不同于第三人履行或接受履行。第三人不是合同當事人,只是代表債務人履行義務或者代表債權人接受義務的履行。合同責任由當事人承擔,不由第三人承擔。合同轉讓時,第三人成為合同當事人。雖然合同內容沒有變化,但有了新的債權人或債務人。因此,合同轉讓的效力在于建立新的法律關系,即建立新的合同,原合同應當消滅,新的債務人應當履行合同,或者新的債權人應當享有權利。我國《民法通則》第九十一條規定:“合同一方當事人將合同的全部或者部分權利義務轉讓給第三人的,應當征得合同另一方當事人的同意,不得牟利。依法應當經國家批準的合同,由原批準機關批準。但法律另有規定或者原合同另有約定的除外。”根據法理,債權轉讓一般不需要債務人的同意。因為只要不增加債務人的負擔,只會改變債權人,一般不會增加債務人的負擔。債權的轉讓必須經債權人同意,因為債務人的履行能力與債權的清償密切相關。我國現行立法突破了《民法通則》第九十一條的規定。例如,根據《擔保法》第二十二條、第二十三條和《合同法》第八十條、第八十四條的規定,債權人轉讓債權是依法轉讓或者通知轉讓,不一定以債務人同意為條件。債務人轉讓債務,必須取得債權人的許可,以防范風險,如果股東想成功轉讓其全部或部分股權,如果受讓人想成功獲得其全部或部分股權并成為新股東,必須遵守民法通則、合同法、公司法等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不得違反強制性規范。任何規避法律的合同安排都是被法律禁止和否定的合同的訂立應符合《公司法》的程序要求。有限公司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股東不同意轉讓的,應當購買轉讓的出資。不購買轉讓的出資的,視為同意股東同意轉讓出資。在同等條件下,其他股東有優先購買出資的權利。未經上述程序簽訂的股權轉讓合同,視為無效或因程序缺陷而被撤銷股權轉讓合同的簽訂不得違反法律、法規、政策或公司章程對轉讓時間的限制性規定,《公司法》規定,股份有限公司發起人持有的公司股份,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三年內不得轉讓;董事、監事、經理在任職期間所持公司股份,不得轉讓給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不得從事營利活動的主體,不得轉讓為公司股東。法律、法規對交易主體的權利和能力有禁止性規定的,交易主體不得違反規定訂立股權轉讓合同。例如,股東不得將股權轉讓給公司本身,《商業銀行法》禁止商業銀行以轉讓非銀行金融機構和企業股權的形式在境外投資
<2.有效性風險的防范<2.除股權轉讓合同需辦理審批登記手續并生效外依照法律、法規規定發生效力的,依法成立的股權轉讓合同自成立時生效。如果法律規定股權轉讓合同必須辦理審批手續后才能生效,則主要限于中外合資經營企業、中外合作經營企業、外商投資有限公司的股權轉讓和公司國有股權的轉讓。現行法律沒有規定股權轉讓合同必須辦理登記手續才能生效。因此,登記不是合同生效的必要條件。股東名冊的變更登記或者工商登記簿的變更登記,是對股權轉讓事實的確認,只有在股權轉讓合同生效并履行后才能進行股權轉讓合同的效力只決定了轉讓方與受讓方之間的權利義務,股權的實際轉讓也取決于合同的實際履行情況。股權的實際轉讓是股權的交付。股權轉讓合同生效后,當事人可以按照約定履行,轉讓人交付股權并接受價款;受讓人應當支付價款并接受股權。也有可能一方或雙方違約,導致股權轉讓合同生效但未實際履行的狀態。受讓人有權要求交付股權和違約賠償,轉讓人有權要求協助履行和違約賠償。公平是權利和義務的結合。對于一個具有良好的產權結構和經營效果的公司來說,股權轉讓意味著能夠獲得更多的收益。相反,這意味著它要承擔更多的風險和責任,尤其是股東出資不到位、虛假出資,資本外逃和公司債務無法清償轉讓方的主要義務是在履行股權轉讓合同時將股權轉讓給受讓方,具體表現為以書面形式正式通知公司股權轉讓事實和要求公司辦理變更登記手續的意向。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的權利轉讓點,從通知完成之日起計算。股東名冊變更登記前,新股東處分其股份的權利受到一定限制。新股東要求成為公司股東的,應當以公司發行的股份或者出資證明書或者股東名冊登記為依據。受讓人的主要義務是按照約定向轉讓人支付轉讓價款。根據《公司法》第三十六條、第一百四十五條的規定,公司有義務將股權轉讓結果記入股東名冊,修改公司章程,辦理工商變更登記。公司董事有及時處理的義務,公司其他股東有配合和協助的義務。公司未及時履行義務的,受讓人可以起訴公司,公司應當承擔相應責任。但公司沒有義務對轉讓合同約定的其他義務的履行情況進行監督、判斷。轉讓人履行通知義務后,除另有約定外,轉讓人的主要義務即告履行。至于公司和其他股東的態度和行為,往往不受轉讓方的控制。如果轉讓方沒有過錯,則不必承擔后果,從而引發糾紛。在司法實踐中,人民法院一般不支持轉讓人基于上述原因提出的解除合同請求。如果公司有過失或者拒絕履行義務,致使受讓人不能正常取得股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過錯賠償要考慮哪些
2021-03-25兩個公司成為采購供應商的形式是什么
2021-02-10專利權轉讓協議書范本怎么寫
2021-02-22個人獨資企業能否提供抵押擔保
2021-01-20財產保全收費標準是什么
2021-02-20贍養義務包括過世夫妻的父母嗎
2021-01-25離婚債務立案是否需要收費
2021-01-18人身保險傷殘評定標準2020
2020-12-04單位公款可以打到個人賬戶嗎
2021-02-13公房使用權有哪些形式
2021-01-22合同終止合同還存在嗎
2021-03-14醫療糾紛的防范與處理
2020-12-11對方未履行合同如何處理
2021-03-02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勞動合同無效影響工資支付嗎
2020-12-26免責條款有哪些特征
2020-12-03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產品責任的主體有哪些
2020-12-15簽署保險代理合同注意事項是什么
2020-11-12人身保險從業資格證書如何取得
2020-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