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義股東的債權人申請強制執行其所持股權,隱名股東以其為其所持股權的實際債權人為由提出異議,請求停止執行的,法院不予支持
案件審理(1):哈爾濱國家糧食交易中心、哈爾濱銀行股份有限公司科技支行,等執行異議糾紛上訴案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二中字第111號民事判決書判決依據:《公司法》第312條第(3)款規定:“公司應當將股東的姓名或者名稱、出資額向公司登記機關登記登記機關;登記事項發生變更的,應當辦理變更登記。未經登記或者變更登記,不得對抗第三人p>
根據本條規定,依法登記的股東具有公告效力,隱名股東在公司對外關系中不具有公告股東的法律地位,因此,當一個明顯的股東因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而成為被執行人時,他們就不能根據他們之間的協議對抗外部債權人對公眾股東的合法權利,債權人有權根據工商登記的股權權屬,向人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交易中心是否為三利期貨公司的實際投資者,不影響科技分公司對三利期貨公司股權的強制執行請求。因此,交易中心要求停止強制執行糧油集團與**公司持有的三利期貨公司股權,沒有事實和法律依據,本院不予支持
案件檢索(二)《**光誠貿易有限公司股權確認糾紛再審》。,經中國**登記結算有限責任公司確認,**集團和**公司也向社會公告,具有公示效果
因此,在內部關系方面,根據雙方協議,**公司和**集團應為股權的權利人;對外關系方面,即對于**公司和**集團以外的其他人,根據公示內容,應當確認該股權為注冊股東**集團享有。2008年7月9日,法院受理了**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申請**集團破產還債一案。2009年10月28日,法院裁定**集團宣告破產
根據登記公告的公信力,證券股份有限公司有理由認為**集團持有**公司股份,并有權實現其對該股份的債權。如果我們支持**公司確認股權的主張,肯定會損害**集團其他債權人的利益,因此,一審和二審的判決雖然承認**公司和**集團代表**公司持有股份的事實,但并不支持**公司的主張。對于**公司作為實際出資人的債權如何實現,一審判決明確告知其應通過破產程序申報債權注:在對**華萊實業投資有限公司的債權確認糾紛再審中。,與**新匯通實業發展有限公司(在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2012)瓊民再審字第3號民事判決書中),海南省高級人民法院持相反觀點,(公司法規定)未登記或者變更登記的,不得對抗第三人。其目的是保護交易安全,即《公司法》第七十一條規定的股權轉讓和《物權法》第二百二十三條規定的股權質押,以保護第三人的權益,平等民事主體之間的交易對方
海法清算組是**公司的貸款債權人,與**公司就其名下的投資權益無交易關系,而投資權益并非海法與**公司債權糾紛的有效法律文件中指定交付的具體物
海法清算組理解《公司法》規定的第三人是指當事人以外的任何第三人是錯誤的,包括股東的債權人;他聲稱自己是符合法律規定的第三人,沒有法律依據。因此,我們支持**通公司(實際投資者)實施異議主張但是,從最高法院的兩個案例來看,最高法院傾向于在商業活動中堅持外觀原則,并認為非股權處分名義股東的債權人也屬于應當保護的“第三人”范疇對于代表股東持有股權,雙方應當簽訂相應的協議,確定雙方的關系,從而否定注冊股東的權利案例檢索:*萬國證券股份有限公司訴*國弘置業有限公司財產所有權糾紛案——刊登在《最高人民法院公告》2010年第3號
判決依據:股權的從屬或代理持有行為,即公司匿名持股的常識。隱名持有法人股的有實際投資者和登記持有人。雙方應簽訂相應的協議,確定雙方之間的關系,以否定注冊股東的權利
一方是法人股的所有權人,另一方通過有償轉讓的方式取得法人股的所有權。雙方簽訂的是法人股轉讓協議。本協議約定的轉讓對價和所有權轉讓,不屬于代理或者股權關系的,即使受讓人未支付對價,也可以認為雙方以出售方式轉讓法人股的所有權,轉讓方已喪失對爭議股份的所有權,只能根據轉讓協議要求相應的債權,外商投資企業作為實際投資者,應當以合法的投資行為為前提,要求確認股東資格,否則,不予支持
案例檢索:*資本基金公司與**控股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2013)民審字第20號民事判決
判決依據:股權關系和委托投資關系是兩級法律關系,前者是合法投資行為形成的,后者是當事人之間的契約行為形成的,中國保監會的上述規定只是限制了外國股東的持股比例,而不是當事人之間的委托合同關系,實際投資者不能以存在合法委托投資關系為由主張股東身份,受托人也不能以存在持股比例限制為由否認委托投資協議的效力。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外國投資者)與**公司簽訂的委托投資和托管協議及協議,不僅包括雙方之間的委托投資協議,同時也是雙方的股權所有權和托管協議
根據雙方的協議,**公司的前身亞創公司代表**公司持有股權,而不是自己享有股權。雖然上述約定是雙方的真實意思表示,但股權歸屬應根據合法的投資行為確定,不能由雙方自由約定,因此,盡管雙方約定雙方的關系為股權持有關系,雙方之間的關系不能視為股權持有關系,而應視為委托投資合同關系
4.委托收購股權及雙方關系無直接書面證據的,法院將根據民事證據優勢證據原則進行審理案件檢索:薛先生與陸先生、**江浙皖邊境市場開發有限公司、**明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委托代理合同糾紛案。,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判決書(2013)138號
判決依據:薛某與陸賢生之間雖無委托取得、持有股權的書面合同,但薛某向陸某匯款的事實是客觀存在的。至于這筆錢的性質,雖然陸先生聲稱是貸款,但根據優勢原則,他沒有提供任何證據證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公司安全事故股東有什么責任
2021-02-02監察人員能否進入強制措施場所取證
2021-03-07試用期內不買社保違法嗎
2020-12-09父母逼婚是否違法
2020-11-24什么人可以當公司股東
2021-02-14公司監事可以查看賬目嗎
2021-02-09商標使用許可期限屆滿后對庫存產品如何處理
2021-01-28全責交通事故保全期限
2021-03-01拖欠工程款和農民工工資最高法院將出臺勞動案件司法解釋
2021-01-25不安抗辯權的名詞解釋
2020-11-09因車禍受傷賠償標準
2021-03-14生產費和撫養費如何算
2020-12-25遇到交通事故怎么處理
2020-11-21遺囑可以寫進離婚協議嗎
2021-01-04公司房產抵押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2-08合同撤銷權的行使
2021-01-20食堂承包合同印花稅是否需要交納
2020-12-30第一次入職的就業證如何辦理
2020-11-13如何理解因開除、除名、辭退、辭職、自動離職發生的爭議
2021-01-24客戶聘請保險經紀人的必要性有哪些
2020-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