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組織形式有有限責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合伙企業、獨資企業等。《公司法》、《合伙企業法》、《個人獨資企業法》等對其進行了規制。中小企業投資者不了解各種組織形式的法律特征,往往導致投資者認識與法律規范的錯位,從而產生意想不到的糾紛和法律風險
首先,它實際上是一種合伙企業,但投資者錯誤地認為是一個公司來設立和經營,導致了合伙人之間對權利的誤解,對無限責任和有限責任的誤解,“父子公司”和“一人公司”是新公司法實施后中小企業在實踐中常見的組織形式。投資者誤以為“公司是我的,公司的財產是我的”。公司財產與經營中的家庭或個人財產相混合。因此,當發生糾紛時,公司人格可能喪失,“有限責任”的保護可能喪失,《公司法》第六十三條明確規定:“一人有限責任公司的股東不能證明公司財產獨立于自己財產的,第三,由于各種原因,影子公司的實際出資人與公司注冊股東不一致,注冊股東相當于實際出資人的影子。當“身”與“影”因情勢變化而不再默契時,往往在外部責任和內部利益分配方面出現糾紛和法律風險第四,所謂“集團公司”不規范。企業家在具備一定實力后,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開始向集團化方向發展。但不注重企業集團組織的規范化,在資金、財務、人事、業務等方面不依法建立“集團”成員之間的關系,導致“集團”的虛擬人格,即使是“集團”成員的管理混亂,也會對“集團”核心企業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不規范的“合資經營”中小企業解決資金需求的一種常見方式是拉朋友或其他公司來合資合作。但由于他人不了解或不信任企業前景,不愿承擔經營風險,公司老板向對方承諾,只要作為公司股東投資,就可以按固定比例收取收益,不參與經營,不承擔公司經營風險和其他債務。在法律上,這將被定性為“合資企業實際上是貸款”。當公司發生非預期的虧損或盈利時,如何承擔虧損、如何享受利潤往往是一個爭論的焦點。第六,公司治理結構不科學、不規范公司章程是公司的“章程”。公司成立時,應當在公司章程中明確設計未來的公司治理結構。很多企業往往不注重章程的設計,不注重公司治理結構,往往在經營中出現小股東權益得不到保護,或者大股東良好的公司管理意圖得不到落實,甚至陷入公司僵局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非法征地該怎么辦
2021-02-03找律師寫合同多少錢
2021-01-24公司合并后會產生怎樣的法律后果
2020-11-24交通事故傷殘鑒定時間的規定是什么
2021-02-02合同債權的權能與特點有哪些
2020-12-20建設施工與企業農民工之間法律關系的探討
2021-01-18勞動糾紛仲裁的手續有哪些
2021-01-13無證駕駛時發生交通事故,保險公司能否免責
2021-03-20經營健康保險的公司要提交準備金評估報告嗎
2021-01-08探析保險法中的自殺條款(上)
2020-12-05投保時需要哪些手續?
2021-01-12村集體以土地流轉的名義出賣農民土地怎么辦
2021-03-12村委會有權決定土地流轉的收益嗎
2020-12-13我家沒有納入拆遷紅線范圍,可以申請拆遷嗎
2021-03-12房屋拆遷按房產證還是戶口
2020-11-21購買小產權房有什么風險
2021-01-23你收到的房屋拆遷評估報告合法嗎
2020-12-12對拆遷評估報告存有異議怎么辦
2021-01-15動遷商品房和動遷房的規定有哪些
2020-11-24青苗費可以繼承嗎?
2020-1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