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產權法和不正當競爭法的淵源源遠流長。1883年,《保護工業產權巴黎公約》正式將不正當競爭納入知識產權法的范疇。《公約》第10條規定,“成員國保證為聯盟成員國國民提供有效保護,防止不正當競爭”。所謂不正當競爭,就是“一切違反工商誠信的競爭行為”,并具體列出了應當特別禁止的三類行為,即混淆行為、誹謗行為和誤導行為。筆者認為,正確處理二者之間的關系應著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首先,知識產權法與不正當競爭法之間存在著明顯的利益趨同。它們都是為了維護合法利益,維護公平競爭而調整社會關系的。這一目標決定了二者都把誠信和利益平衡作為重要原則。值得一提的是,各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對不正當競爭行為的規定大多包括違反誠信和公平競爭的商業行為。例如,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將其認定為以商業交易競爭為目的違反良好習慣。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第二條規定,經營者違反自愿、平等、公平、誠實信用原則和公認的商業道德,損害其他經營者合法權益,擾亂社會經濟秩序的行為,構成不正當競爭。目標和原則的主要一致性使兩者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長期以來,關于知識產權法與不正當競爭法關系的爭論從未停止過,這可能是原因之一其次,知識產權法與不正當競爭法的作用機制不同。知識產權法注重建立知識成果及其相關成果的所有權制度,明確規定了成果所有人相對于他人的權利和義務。可以說,這是從靜態的角度規定智力成果與相關成果之間的法律關系;反不正當競爭法是在特定的競爭關系中約束競爭對手的行為。它以誠實信用、公共秩序和良好習慣為原則,直接評價企業行為的合法性。因此,反不正當競爭法能夠給智力成果和工商成果的開發者帶來有限的、相對的、幾乎沒有排他性的利益。這是一種被動和被動的保護,只有當案件得到法院的確認才能生效認為由于知識產權法和反不正當競爭法的主要目標和原則趨同,知識產權法的保護對象可以受到競爭法的保護。反不正當競爭法能夠積極響應知識產權的保護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擴大知識產權成果的法律保護范圍,從而發揮知識產權法所不具備的作用。例如,反不正當競爭法可以對因立法原因未納入知識產權法保護的客體,特別是對新興知識成果或工商成果的保護,提供必要的保護;此外,一些不具備一國知識產權法保護要求、不能受知識產權法保護的知識成果,可以納入不正當競爭法的保護范圍,“金融城”案涉及的外匯走勢圖就是一個重要的例子,而更多的“網絡”糾紛也可以找到類似的解決方案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爺爺拘留孫子政審不過嗎
2020-12-312020年最新死緩最少服刑多少年
2020-12-22外匯管制的對象是什么
2021-03-20同居期間 共有房產如何分割
2020-12-29法院保全船舶怎么執行
2021-03-03車禍面部傷殘賠償多少錢
2021-02-19婚外情取證注意事項
2020-11-24給人幫忙算雇傭關系嗎
2020-12-16廠里集資房什么意思
2020-12-20車展試駕出事故,保險公司和4S店共擔責
2021-03-03獲賠17萬 隨州國壽新簡身險理賠第一單
2021-02-02孕婦摔傷為何不獲賠 保險公司以免責拒賠
2021-02-25肇事逃逸商業保險賠嗎
2020-12-25被保險人先行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9車出車禍保險怎么賠償
2021-03-20投保人、被保險人、受益人三者之間的區別是什么
2020-11-15交通事故中對方摩托車沒有手續保險公司會賠對方車輛損失嗎
2021-01-03保險合同包含哪些部分
2020-12-11家庭保險公司不足額理賠怎么處理
2021-03-19怎么才能讓自己順利獲得保險公司的理賠
2021-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