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我國民法的基本原則,賠償責任的承擔應當適用完全賠償原則或綜合賠償原則,即所謂的“填補原則”,即侵權人應當對權利人的損失給予充分賠償。適用最高人民法院的定額賠償標準。此外,當事人也可以約定采用其他計算方法計算損害賠償金額。評估、考核等方法也可以用來計算薪酬。然而,如何計算債權人的損失,在司法實踐中往往存在爭議。因此,著作權侵權的賠償問題成為著作權訴訟雙方關注的焦點。面對科學技術的新發展,著作權領域出現了涉及計算機軟件、數據庫、互聯網等信息技術的新型侵權案件,著作權侵權賠償問題更加復雜。著作權侵權賠償如何確定
1985年11月6日《最高人民法院關于計算商標侵權賠償金的批復》規定,被侵權人有權選擇根據自己的實際損失或者侵權人的利益計算賠償金。因此,我國學術界和法官普遍認為,在著作權訴訟中,應當優先考慮權利人損害和侵權人利益兩種計算方法,賦予權利人選擇權;只有當損失和利潤不能確定,并且沒有正常的提成作為參考時,法院才能根據當事人的情況要求賠償。選擇合適的固定補償方式。有學者認為,在既可以認定權利人的損害,又可以認定侵權人的利益的情況下,如果利益大于損害,較大的部分也可以作為本案的賠償。但需要注意的是,當損益不一致時,債權人只能作出選擇,不能同時提出債權。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當事人在程序上有針對性地行使答辯權,在實質上體現全額賠償原則,而不至于無理地增加侵權人的賠償責任如何計算債權人的實際損失。債權人實際損失的分類和范圍可以分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一般說來,直接損失是指侵權行為直接給債權人造成的損失,包括債權人現有財產的可得利益的損失。至于間接損失是否應當賠償,何種損失屬于間接損失,理論界仍有不同意見,爭議較大,法院在實際案件中的做法也不盡相同。權利人調查、制止侵權訴訟的合理費用,包括律師費、公證費、材料印刷費、交通住宿費、審計費等,是間接損失,應當予以賠償。在律師費問題上,多數法官認為,侵權人是否應當承擔權利人的律師費,應當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來確定,但無論采取何種賠償方式,權利人調查制止侵權行為的合理費用,包括合理的律師費,應分別計算第二,精神損失。代表們對財產損失應當賠償這一事實沒有異議。最具爭議的問題是精神損失是否應當賠償以及如何計算。著作權包括人身權和財產權。雖然著作權法沒有明確規定精神損失的賠償,但侵權行為客觀上會損害著作權人的人身權利。從《民法通則》第120條的立法精神出發,應當考慮給予精神損害賠償。精神損害賠償在著作權侵權案件中的適用。應當嚴格限制作者的人身權利,特別是對作品的歪曲、篡改和侵犯作者署名權的行為。對于精神損失的計算,應根據案件的具體情況和當地經濟發展水平,考慮公眾的認可程度來確定賠償金額第三,計算可獲得利益的減少或損失。這部分損失包括但不限于:(1)正常使用時應當支付的合理的著作權許可費;② 權利人因合同變更或者終止而遭受的利潤、許可費和報酬的減少或者損失;③ 因侵權產品占領市場而減少合法商品銷售量的營業利潤。損失可以用合法貨物的利潤率乘以減少的貨物數量或者用侵權人銷售的侵權貨物數量計算;④ 因侵權造成的法定貨物銷售數量的利潤損失和侵權貨物對權利人商譽的損害,可以用法定產品的利潤率乘以減少的銷售數量計算基于侵權人利益的賠償,必須注意侵權與利益之間的因果關系。賠償的判斷應當是侵權人因侵權而獲得的利益,其他因素形成的利益應當從侵權人的整體利益中剔除。在現行會計制度下,利潤的概念包括營業利潤、產品銷售利潤和凈利潤。營業利潤是產品銷售利潤減去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后的利潤。銷售利潤是產品銷售收入減去相應的銷售成本(包括生產成本和銷售費用)、產品銷售稅金及附加后的利潤。凈利潤是營業利潤減去所得稅后的利潤,一般來說,銷售利潤遠遠大于營業利潤,所以在侵權案件中,用哪種利潤來計算賠償涉及當事人的利益,這需要厘清。一般來說,賠償是以產品銷售利潤為基礎計算的,有利于保護權利人,制止侵權行為;產品銷售利潤過高的,法院可以根據公平原則予以減少,但不得低于營業利潤。對于一般侵權行為,計算營業利潤更為恰當合理,既對當事人公平,又符合侵權人的實際利益。但對于制假售假,可以按照侵權商品的產品銷售利潤計算。按侵權利潤計算賠償時,賠償總額為利潤加上合理的侵權調查處理費關于利潤率的計算。當能夠查清侵權產品數量,但利潤率難以確定,或者侵權人提供的侵權產品利潤率明顯低于合法商品利潤率時,可以參照合法商品利潤率計算。然而,有些人對此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只有當侵權商品的利潤率無法查清時,才能參考合法商品的利潤率。當侵權商品的利潤率被查出過低時,如果我們也參照合法商品的利潤率來計算賠償,就會變成懲罰性賠償,這是不公平的
版權屬于勞動智慧,所以當版權受到侵犯時,你應該及時維權。如果您遇到這種情況,或者涉案金額比較大,建議您可以咨詢律師。我們在律霸平臺上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您可以咨詢任何在線律師來解決您的問題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和工友鬧著玩誤傷是否要賠錢
2021-02-27勞務糾紛是否屬勞動監察范圍
2021-03-24國有企業黨組織工作的原則是什么
2020-12-05親生子女撫養權怎么爭取
2021-02-10離婚后孩子的探望權如何行使
2020-12-17中止探望權的條件是什么
2021-01-24能否追索以前未履行的贍養費
2021-03-26怎么申請交通案件支付令
2020-11-23合同隱瞞真實情況是欺詐行為嗎
2021-01-30沒有要約的合同是否要執行
2021-01-19怎么擬定合同有免責條款
2020-12-02電梯事故找誰賠付
2021-02-14已登記的地役權轉移登記的情形
2021-01-15土地糾紛有人做偽證可以報警嗎
2020-12-01拿到公證書后怎么過戶
2020-12-26懷孕的勞務派遣人員能否辭退
2021-02-16勞務公司將勞務分包是否有效
2021-01-13什么情況必須先經過勞動仲裁
2021-02-12申請勞動局調解的期限是幾天
2021-02-07飛機天氣原因延誤賠償嗎
2021-0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