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股權轉讓實質要件的模糊性及其解決辦法《公司法》第七十一條第一款規定:“股東之間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者部分出資。”該條規定了股東的內部轉讓。從法律條文可以看出,對這種轉讓沒有限制。這是因為這種股權轉讓不改變公司資本總額,符合資本不變的原則,只改變內部股東的數量或股權結構,不會對債權人造成損害;同時,股東之間的轉讓不致損害公司的人文合作——《公司法》第三十五條第二款規定:“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不同意轉讓的,應當購買轉讓的出資。不購買轉讓的出資的,視為同意轉讓,“這是《公司法》關于股權對外轉讓的規定,增加了對轉讓的限制,迎合了有限公司人文合作的要求。但現實中有兩種觀點:一是有限責任公司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時,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轉讓的,可以進行股權轉讓。此時,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應當購買轉讓的股權。不購買轉讓的出資的,視為同意轉讓。相反,如果全體股東過半數不同意轉讓股權,就不能轉讓。我們可以做這樣一個例子分析:如果一個有限公司是由a、B、C三個股東投資設立的,那么現在股東C想把它的股權轉讓給D。此時,轉移的結果是:當a和B都同意轉移C時,就可以實現轉移;當a(或b)同意轉讓C,b(或a)不同意轉讓C時,也可以轉讓;但是,當a、B不同意C向D轉移,a、B不愿意或不能轉移時,則不能向外轉移,也不能向內轉移。C仍然是a公司的股東,可以繼續行使股東的權利和義務。此時,C成了一個非常尷尬的角色。實際上,大多數人都持這種觀點。第二種觀點認為: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時,未經全體股東過半數同意的,不同意轉讓的股東有購買股權的義務。不購買股權的,視為同意轉讓。在這種情況下,轉讓必須實現,要么轉讓給股東以外的人,要么轉讓給有異議的股東。并舉例分析:如果一個有限公司有a、B、C三個股東,而C股東想將其股權轉讓給D,那么C股東的股權轉讓必須是成功的。轉移方式為:A、B同意轉移到D,D轉移,外部轉移成功;如果a(或b)同意,b(或a)反對,D也可以轉讓,但a或b的優先權除外;甲、乙雙方都有標的物,但丙仍可轉讓,可以由甲或乙或乙與甲依法按比例購買,也可以由丁轉讓(甲、乙雙方不購買的,視為同意轉讓)。這兩種觀點各有利弊。第一種觀點認為,有限責任公司的傳統人性得到了很好的維護,公司的穩定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因此,這種觀點很容易被傳統觀念所認同。同時,股東承擔股權轉讓的風險,這禁錮了股東的手腳,不利于調動股東的投資積極性,也不利于公司的應對需要。第二種觀點認為,股權轉讓簡單易行。這種靈活的投資和轉讓方式,大大減輕了股東投資的后顧之憂,激發了人們的投資興趣,對市場經濟的發展大有裨益。但是,它從根本上挑戰了有限責任公司的人性,影響了有限責任公司股東和公司的穩定,模糊了有限責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界限,而這種不穩定反過來又對公司其他股東形成巨大的投資壓力和投資風險,這有利于股東的和諧共處,對公司的和諧發展和公司的和諧發展真誠合作是不利的。因此,筆者認為第一種觀點更為恰當。因此,筆權人建議將第71條修改為:“股東可以相互轉讓其全部或部分股權。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股權,必須經四分之三有表決權的股東同意,否則不得轉讓。經股東同意轉讓的,其他股東在同等條件下享有優先權p> 傳統上,獨資、合伙、公司是私法上的典型企業。在傳統私法中,企業不僅具有當事人意思自治,而且實行資本民主原則,即根據出資額,確定投資者或股東對企業的決策權和權利義務{1}。股東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公司的一切重大事項,必須依法由股東會按照少數股權服從多數股權的原則解決。這是世界各國普遍承認和貫徹的。德國《股份公司法》第134條規定:“股東表決權按股票面值行使”,《中華人民共和國有限責任公司法》第四十七條規定:“股東在公司事務中應當約定的事項,由股東大會以過半數(簡單多數)通過。”以多數票決定”。對于有限責任公司向股東以外的第三人轉讓股份,各國都根據有限責任公司的個人特點,規定了限制性條件,即必須經有表決權的股東過半數同意。法國《商業公司法》第45條規定:“只有代表公司四分之三以上股份的大股東同意,公司的股份才能轉讓給與公司無關的第三方。”即有限公司將其股份轉讓給非股東時,必須經代表四分之三以上表決權的股東同意。其他國家也有類似規定。可見,對于向非股東轉讓股權,股東大會的表決方式是以股東出資比例為基礎的,與其他表決事項相同。瑞士《公司法》規定,股份轉讓必須經四分之三的股東批準,這些股東所擁有的股本不得少于總股本的四分之三。這一立法突出了出資比例的要求,我國《公司法》也賦予了股東會最高權力機構的地位,股東按照出資比例對公司的重大事項行使決定權(表決權)。但是,在有限責任公司股權轉讓中,表決方式與《公司法》第三十五條規定:“股東將其出資轉讓給股東以外的人的,必須經全體股東過半數通過”,即股東大會按照股東人數行使表決權,而不是按照股權比例行使表決權。在《公司法》第三十八條規定的股東會職權中,第十項權力是“對股東向股東以外的人轉讓出資作出決議”。第四十一條進一步明確規定:“股東在股東大會上,應當按照出資比例行使表決權。”這三項權力的不協調規定的模糊性給司法實踐帶來了障礙。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我們在修改《公司法》時應注意的問題,造成這一不協調的原因是有限責任公司兼具人力合作和資本合作的特點。按照傳統的概念,有限責任公司是合營公司{6}《公司法》第三十八條和第四十一條體現了公司決策的最高原則:重大責任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姘居和事實婚姻有什么不同
2021-03-07履行抗辯權的行使受哪些限制
2021-03-21老板一直拖工資怎么辦
2020-11-25金融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享有哪些監督檢查職權
2021-02-25合同糾紛公司沒有錢怎么辦
2021-03-19失聯人員如何向公安報案
2021-03-07有病史員工可否簽免責合同
2020-11-15在職期間是否有保密費和競業限制費
2021-01-13實習期間公司解散需要賠償嗎
2021-02-13申請勞動爭議調解,必須要提交書面的申請嗎?
2021-01-01城鄉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家庭財產保險險種
2021-03-14無證駕駛致人傷亡保險公司應依法賠償
2021-03-11先理賠再治病拖垮癌癥病人
2020-12-16肇事罰單保險公司報銷嗎
2021-03-03放火燒車保險賠嗎
2020-12-20保險人能直接賠償受害人嗎
2021-02-12保險合同簽訂和執行的原則是什么
2021-02-20如何挑選合適的保險代理人
2020-12-09保戶須知
202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