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從企業利潤中獲得的股利有兩種:一種是股東按其所持股份分配的較普通的利潤,稱為股利。股東包括企業和個人。
根據新企業所得稅法規定,符合條件的企業之間的股息、紅利等股權投資收入為免稅收入,而企業向個人股東分配的股息、紅利應按個人所得稅的有關規定計算。另一種是企業在支付工資后,將一定比例的利潤或超額利潤分配給勞動者,稱為勞動分紅。在勞動獎金分配形式上,勞動獎金分配與企業獎金分配的差異實質上是勞動成本的差異。根據分紅性質的不同,納稅人應注意以下不同的個人所得稅處理方法。并非所有股息收入都應按“利息、股息和股息”項目征稅,因為股息有兩種性質完全不同的類型,個人所得稅法對這兩種不同形式的股息也規定了不同的計稅方法。普通股息收入按“利息、股息、紅利”收入項目計算支付。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八條第一款的規定,工資薪金所得是指個人的工資、薪金、獎金、年終加薪、勞動獎金、津貼、補貼等與職務或者就業有關的所得。同時,《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關于征收個人所得稅若干問題的規定〉的通知》(國稅發〔1994〕89號)規定,納稅人在一次領取數月獎金、年終加薪、勞動獎金時,一般應當將全部加起來獎金或年終加薪或勞動獎金隨當月工資薪金計算征收個人所得稅。可見,勞動分紅屬于工資薪金,應按工資薪金所得征稅,而不是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征稅。例如,王先生擁有一家股份公司5%的股份。2009年2月,他獲得公司按股派發的股息18萬元。張是這家公司的雇員。2009年2月,張某收受該公司6萬元。那么,王某作為股東所獲得的18萬元紅利就是紅利,張某作為員工所獲得的6萬元紅利應該是勞動紅利。王某派發的18萬元股息按“利息、股息、紅利”項目計稅,張某派發的6萬元勞動股息按工資薪金所得計稅。
計稅差異股息收入的特殊情況。其中,各項收入是指單位或者個人支付利息、股息、紅利時個人的收入。股份制企業分配股利、紅利時,應當以股份的形式向個人股東(即紅股)支付股利、紅利。以紅股面值作為所得額,計算繳納個人所得稅。但是,在某些特殊情況下,利息、股息和紅利所得稅可以合理扣除。《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對股東購買汽車征收個人所得稅的批復》(國稅函[2005]364號)第一條規定,根據個人所得稅法及有關規定,企業購買汽車,將汽車所有權以股東的名義存在,實質上是向股東分配實物股利,“股利收入”項目應繳納個人所得稅。考慮到股東名下的車輛也是企業使用的,允許合理扣除部分收入。具體扣除額由主管稅務機關根據車輛實際使用情況合理確定。如公司以王某作為股東應獲得的18萬元紅利為王某購買一輛本田汽車,并以王某名義管理汽車所有權,按照上述規定,王某仍按“利息、股息、紅利所得”項目繳納個人所得稅,但無需繳納全額征稅,并允許合理減少部分收入。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息紅利個人所得稅有關政策的通知》(財稅[2005]102號),自6月13日起,個人投資者從上市公司取得的股息紅利收入暫減50%,2005年起計入個人應納稅所得額,并應按照現行稅法繳納個人所得稅。按股息全額計算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股息紅利相關個人所得稅政策的補充通知》(財稅[2005]107號)規定,已扣繳的稅款,按照財稅[2005]102號規定的減稅政策返還個人投資者;已向國家繳納稅款的財政部、財政稅務部門按照規定程序辦理退稅,扣繳義務人應當向個人投資者返還稅款;從上市公司分配證券投資基金取得的股息收入,扣繳義務人應當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按照財稅[2005]102號文的規定代扣個人所得稅時減半征收的所得;財稅[2005]102號文所稱上市公司,是指在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交易的上市公司。如上例中的股份公司為上市公司的,王某2009年2月按公司股份收取的股息18萬元,可減半計入個人應納稅所得額,并按現行稅法繳納個人所得稅。此外,《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個人所得稅若干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字[1994]020號)第二條第八款規定,外國個人從外商投資企業取得的股息紅利所得,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根據《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外國個人持有中國境內上市公司股票股利有關稅收問題的函》(國稅函[1994]440號),外國個人持有B股或境外股份(含)取得的股利(股利)暫免征收個人所得稅發行B股或境外股份的境內企業發行的H股。
以上是小編的相關知識,相信您通過以上知識已經有了大致的了解。如果您不幸遇到一些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您登錄律師網進行法律咨詢。我們有許多專業律師可以為您服務。我們也支持在指定區域內在線選擇律師,我們有相關律師的詳細信息。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婚姻關系中合法權益有哪些
2021-01-17重婚罪雙方都要坐牢嗎
2021-03-01《齊齊哈爾市中心城區國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與補償實施辦法》齊齊哈爾市人民政府令第5號
2021-02-11老賴拘留15天后怎么辦
2021-03-23公司法律顧問審合同要承擔責任
2021-03-17交通事故全責被訛怎么辦
2021-01-13可以對家暴行為提起訴訟嗎
2021-02-19子女的姓氏如何確定?
2020-11-07在外地能不能辦理結婚手續
2020-12-13未成年給主播刷禮物、打賞有效嗎
2020-11-30治安管理處罰需要立案嗎
2021-03-02辦結婚證的時候能查到對方婚史嗎
2020-12-20金融監督管理部門依法履行職責享有哪些監督檢查職權
2021-02-25交通違法記錄與個人信用掛鉤嗎
2020-12-02財產損失多少才能立案
2020-12-21未辦理結婚手續的財產問題
2021-03-05顧客在超市門口摔倒超市要賠償么
2020-12-12勞動合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2020-11-24失職失責造成危害該怎么處罰
2021-02-23怎樣理解勞動合同的試用期?
2021-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