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種情況下,一方利用辦理審批手續的便利,向外商投資企業提交偽造的合同和其他材料并獲得批準,使第三方取得外商投資企業的股權,而本應取得股權的另一方未能取得股權。例如,a公司與B公司簽訂中外合資經營合同后,a公司負責審批和登記手續,但a公司會申請審批,并將a公司的關聯方C公司登記為合資方,B公司將起訴法院,要求確認其股東資格。此時,a公司與B公司之間的合同本身不因欺詐行為而可撤銷,但a公司在履行合同過程中實施欺詐行為,致使B公司遭受損失,構成侵權。此時,B公司不僅可以根據侵權責任要求侵權人(a公司)承擔欺詐造成的損失,還可以要求違約方(a公司)承擔違約責任,包括解除合同、返還轉讓金、賠償損失等。二者構成責任競合,被害人可以選擇一種行使。問題是,在這種情況下,B公司能否直接請求法院確認其應具有的股東身份?法院在審理此案時有兩種不同意見:一是外商投資審批機關的批準證書從未記載B公司作為實際出資人的股東身份,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也未將其登記為股東。如果審批機關的批準證書沒有記載B公司是合營方,B公司不能確認其權利,法院應當駁回其訴訟請求。另一種觀點認為,在確認a公司侵害B公司權益的事實時,應確認B公司的股東資格。筆者認為上述兩種觀點有失偏頗。如果干脆駁回B公司的索賠,如何保護其合法權益?如果我們認為B公司的唯一救濟方式是要求a公司返還投資并賠償損失,那么無過錯地保護B公司是無效的,特別是在a公司破產的情況下,會使B公司承擔不該承擔的風險。因此,應該允許B公司享受更多的救濟渠道。B公司選擇確認股東資格的,因取得外商投資企業股東資格需要經外商投資審批機關批準,法院可以認定a公司構成侵權或者違約,并責令其辦理一定期限內的審批程序。a公司有過失或者不履行義務的,B公司應當持判決書和有關出資證明書辦理審批手續。當然,審批機關的結果可以是批準,也可以是不批準。審批機關不予批準的,B公司可以采取第二步,分別起訴a公司要求返還投資款和賠償損失。這不僅拓寬了B公司的救濟途徑,而且與行政審批相銜接。需要指出的是,在正常情況下,股東變更需要董事會決議、修改后的公司章程文本、修改后的合資合同等文件,但在發生股權糾紛的情況下,這些文件不能簽署,并經審查同意審批機關應當區分正常情況下審批文件的要求,以法院判決為審批依據,不得以報批文件不齊全為由予以駁回。這需要審批機關和法院達成共識。事實上,正是由于目前的行政審批未能從審批文件的要求上區分股權糾紛案件的審批與正常情況下的審批,使受害方在確認股東資格的訴訟中往往未能得逞股東。受害方股東資格未獲批準的原因是一方故意違約或侵權。相反,當事人在未經行政許可的訴訟中進行辯護,成為抗辯受害方索賠、逃避民事責任的利器。從長遠來看,不僅會使受害方對法院判決的公正性產生懷疑,而且會助長外商投資領域的失信行為,危害外商投資管理秩序,違背外商投資立法的宗旨。因此,拒絕受害方的索賠是不可取的。當然,法院直接決定確認受害方股東資格的意見也有弊端。從外資管理的角度看,受害方是否符合法律法規要求取得股東資格,是否符合中國產業政策等,畢竟是行政主管部門應該檢討的問題。法院的判決涉嫌越權。二是取得股東資格的實際投資者因欺詐行為喪失股東資格。
在本案中,外商投資企業合同的一方已在批準證書中記載為股東,合法取得股東資格,但另一方因騙取審批變更而再次喪失股東資格以及審批權限。例如,a公司和B公司是合資公司的股東。a公司利用管理公司的便利,偽造董事會決議等文件,報審批機關批準,將B公司股權變更為C公司,B公司提起訴訟,確認其為合資公司股東。法官在審理此案時認為,C公司的股東資格是在外商投資審批機關審批的基礎上取得的,而外商投資企業的審批是一種實質性的行政行為,是賦予有關部門的特有權力中國法律規定的行政部門。不能通過民事訴訟變更,應當通過行政復議或者行政訴訟解決。毫無疑問,在本案中,a公司嚴重侵害了B公司的股東權益,B公司的權利確認請求書中隱含著侵權訴訟。法院應確定a公司是否構成侵權,并在此基礎上決定是否支持其索賠。由于是民事糾紛,有明確的訴訟請求和被告,符合民事訴訟法第一百零八條的規定。除非是基于特殊社會效果的考慮,否則不宜拒絕或拒絕起訴。但通過行政程序或行政訴訟程序解決,B公司無疑敗訴。因為行政機關不應負責審查當事人提交的文件的真實性。再者,行政復議程序或行政訴訟程序的時效制度很可能使其失去救濟的機會。不可否認,對任何事物的理解都有當時認知水平的局限性和時代的合理性。分析本案的目的是在現有認知水平下反思這一決定,尋求更合理的解決類似問題的方法。筆者認為,如果本案侵權事實能夠得到確認,應直接判定B公司為a公司的股東并具有股東資格,而不是像第一案那樣責令侵權股東履行申請批準義務。在執行過程中,法院只需向行政審批登記機關發出協助通知書,通知其變更批準證書并辦理變更登記。與第一種情況不同的原因是,本案中,B公司的股東資格已經行政審批機關審批,只是為了恢復其原有狀態,不存在違反外商投資管理秩序和管理權的危險。在前一種情況下,本應成為股東的實際投資者,終究沒有得到審批機關的批準,因此不存在追償問題。因此,有必要辦理審批手續。
侵權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出售違章建筑有效嗎
2020-11-11租客不交租金怎么辦
2020-12-05事故全責方死亡家屬能要求無責方賠償嗎
2021-02-07涉黑能取保候審嗎
2020-12-03老公有語言暴力可以離婚嗎
2021-01-13只有購房合同的房子法院能保全嗎
2021-03-09家庭暴力引發的故意傷害要如何處理
2020-12-01選購公寓房要注意哪些問題
2020-12-05過戶房產被惡意抵押如何處理
2021-02-24勞動合同訂立的程序規定
2021-03-23裁員時哪些員工不能裁
2020-11-24國家對標準工作時間是怎樣規定的
2020-12-10勞務外包和正式工待遇有差別嗎
2020-11-09投資型保險的分類
2021-02-14人身保險合同中被保險人的主要權利有哪些
2020-12-31汽車車身險保險金額的如何確定
2021-01-19車禍受傷保險賠償有期限嗎
2020-11-27保險人傷事故處理流程
2020-11-18固定資產購買保險的流程
2021-02-20快速理賠定損金額不夠怎么辦,流程怎么走
20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