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條件可以剝奪股東的權利?
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股東的權利是以其對公司的貢獻為基礎形成的。股東不履行出資義務,或者出資后抽回出資的,股東的權利可能被剝奪。《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司法》若干問題的規定(三)
第十七條有限責任公司股東不履行出資義務或者抽回全部出資,不履行出資義務的經公司催告,在合理期限內繳納或者返還出資后,公司應當通過股東大會決議解除股東資格,人民法院不予支持股東確認解散無效的請求。有前款規定情形的,人民法院應當在判決書中說明,公司應當及時辦理法定減資手續,或者由其他股東或者第三人繳納相應的出資。公司債權人在依法辦理減資手續或者其他股東、第三人繳納相應出資前,依照本規定第十三條、第十四條的規定要求有關當事人承擔相應責任的,人民法院應當予以支持。(1) 當實體證據與形式證據發生沖突時,應當優先以形式證據認定股東資格。實體證據不具備形式證據的特征和功能。它僅證明某一主體具有出資行為,實際出資不一定取得股東資格。因此,只能在特定情況下作為確定股東資格的證據。實際出資人與公司章程或者股東名冊記載的股東不一致的,應當按照公司章程或者股東名冊的規定確認股東資格。(二)在內部關系中,即公司與股東之間、股東與股東之間、股份轉讓人與受讓人之間,即不存在第三人時,發生股東資格糾紛,工商登記只具有公告功能和證明效力,應當以股東名冊和公司章程的記載為依據;公司章程記載的內容與股東名冊記載的內容發生沖突的,原則上應當堅持公司章程優先適用的原則,因為公司章程是公司的自治章程,而股東名冊只是公司章程所確認的股東資格的記錄,來源于公司章程。(3) 在對外關系中,工商登記是對抗第三人最重要的證據。公司成立時,全體股東必須共同簽署公司章程,并辦理工商登記。在設立登記簿上記載股東姓名的,可以向公司、其他股東和第三人主張股東資格。同樣,善意第三人也只能通過工商登記認定出資人或受讓人的股東資格,而不考慮其他形式或實質性條件。這主要是為了保護善意第三人,從而保護交易的安全。
以上知識是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股東的權利是以其對公司的出資為基礎形成的。股東不履行出資義務或者出資后抽回出資的,股東的權利可能被剝奪。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工傷鑒定后多久能賠償
2020-12-15被辭退用交接嗎
2021-03-09新裝地板鼓包向誰索賠
2021-01-28中止父母對子女的探望權的情形有哪些
2021-01-15老人贍養費多個子女怎么分配
2021-02-13在發展商處購房時要注意哪些事項
2021-02-12離婚后另立戶口拆遷有補償嗎
2021-01-05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四)
2021-03-20與用人單位解除勞動關系后應該如何辦理轉移手續
2020-12-24勞動糾紛離職后多久失效
2021-03-10人身保險合同的不可抗辯條款是什么
2021-03-23保險案件中不真正連帶責任的司法實踐問題
2021-02-01服飾城火災 大眾保險被判理賠75.6萬
2020-12-12社會保險法第九條規定什么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2020-12-03分紅保險的投保方法有哪些
2020-11-16保險合同從何時起開始成立和生效
2020-12-12車子沒買保險被撞了怎樣索賠
2020-11-08理賠有爭議該怎么解決
2021-03-18保險密度 InsuranceDensity
2021-02-24土地流轉條件下農民就業問題的緊迫性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