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第一種情形,為保護冒名頂替者的利益,應本著務實、自我負責的原則,確認隱名投資者的股東資格,并要求其對名義股東和公司外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對第二種情況,要根據是否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區別對待。隱名投資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如外商投資國家禁止外商進入的領域或者公務員隱名投資企業等,原則上應當認定為無效。在這種情況下,對隱名投資者的保護不能是簡單的隱名投資協議安排,而應通過較為復雜的合同安排來保護當事人的權益。不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應當按照務實原則認定隱名投資者為股東。
在第三種情況下,由于隱名投資協議不為公司及公司其他股東所知,因此純屬“兩人協議”,對公司其他股東沒有約束力,無法確認隱名投資者的股東資格。隱名投資者只能根據雙方約定追究名義股東的違約責任,如果取消隱名投資者的股權,名義股東轉讓、抵押等將更加困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中介簽署的二手房買賣合同范本
2021-01-12質押權人是否可以使用質押物
2021-03-10駕駛證十年到期多久需要再換
2021-03-11收養關系解除怎么辦理呢
2021-01-29怎樣確定婚內債務各自承擔
2020-11-26哪些房地產不設定抵押?
2020-12-08加工承攬合同糾紛被告方如何應訴
2021-01-01終止勞動合同會發生哪些爭議
2021-01-15勞務派遣是否計入應付職工薪酬
2020-12-17酒店試用期工資標準
2020-12-16如何把調崗做到合法合理
2021-02-25內部調崗申請
2021-02-17合同到期不給離職證明怎么辦
2020-12-29勞動調解協議生效反悔怎么辦
2021-01-12意外傷害保險報銷比例是什么
2021-03-23如何變更保險合同?
2020-12-16《人身保險新產品》六大亮點修改 消費者維權有章可循
2021-02-03業主購房后怎樣選擇保險
2021-02-07車借給別人被盜了保險公司賠嗎
2021-02-10保險公司財產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