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第一種情形,為保護冒名頂替者的利益,應本著務實、自我負責的原則,確認隱名投資者的股東資格,并要求其對名義股東和公司外第三人承擔民事責任。對第二種情況,要根據是否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區別對待。隱名投資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如外商投資國家禁止外商進入的領域或者公務員隱名投資企業等,原則上應當認定為無效。在這種情況下,對隱名投資者的保護不能是簡單的隱名投資協議安排,而應通過較為復雜的合同安排來保護當事人的權益。不違反國家強制性規定的,應當按照務實原則認定隱名投資者為股東。
在第三種情況下,由于隱名投資協議不為公司及公司其他股東所知,因此純屬“兩人協議”,對公司其他股東沒有約束力,無法確認隱名投資者的股東資格。隱名投資者只能根據雙方約定追究名義股東的違約責任,如果取消隱名投資者的股權,名義股東轉讓、抵押等將更加困難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達不到傷殘如何賠償
2021-03-24仲裁機關是行政機關嗎
2021-01-09資產的變現能力叫做什么
2021-01-07交通肇事死亡事故禁駕多久
2020-12-08交通事故工傷賠償需要提供哪些材料
2021-01-16離婚財產有哪些
2020-11-17交通事故是否適用小額訴訟
2021-01-31房地產開發企業不正當經營會受到什么處罰
2021-01-31勞務合同可以隨時解除嗎
2021-02-27企業能否對裁員經濟補償金設定條件
2021-03-23實習協議包括哪幾部分
2021-01-27如何計算加班
2021-01-03離退休多少年不能中止合同
2020-12-14法律對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2保險合同的解除方式有哪些
2020-12-06保險合同必須要有保險經紀嗎
2021-03-06農村小額人身保險是什么意思
2020-11-21財險理賠計入什么科目
2021-02-05事故保險理賠要幾天
2021-03-01保險公司的明確說明義務的內容有哪些呢
2020-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