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職務申請發明專利的權利屬于誰?
我國《專利法》及《專利法實施細則》對職務發明的獎勵和報酬作了明確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對職務發明創造的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獎勵;發明創造專利實施后,根據其推廣應用的范圍和取得的經濟效益,對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給予合理的報酬。這里所說的“經濟效益”,既包括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自己實施專利所取得的經濟效益,廣義上也包括許可他人實施或者轉讓專利權所取得的經濟效益。
《專利法實施細則》則以專章的形式規定了獎勵和報酬制度的約定優先原則、最低保障金額及報酬比例等。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可以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或者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獎勵、報酬的方式和數額。企業、事業單位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獎勵、報酬,按照國家有關財務、會計制度的規定進行處理。
二、職務發明人的報酬
(1)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獎勵的方式和數額的,應當自專利權公告之日起3個月內發給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獎金。一項發明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于3000元;一項實用新型專利或者外觀設計專利的獎金最低不少于1000元。由于發明人或者設計人的建議被其所屬單位采納而完成的發明創造,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應當從優發給獎金。
(2)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未與發明人、設計人約定也未在其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中規定專利法第十六條規定的報酬的方式和數額的,在專利權有效期限內,實施發明創造專利后,每年應當從實施該項發明或者實用新型專利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于2%或者從實施該項外觀設計專利的營業利潤中提取不低于0.2%,作為報酬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或者參照上述比例,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一次性報酬。
(3)被授予專利權的單位許可其他單位或者個人實施其專利的,應當從收取的使用費中提取不低于10%,作為報酬給予發明人或者設計人。
根據法律規定,職務發明人雖然是發明專利的主體,專利權只屬于單位或者公司企業。單位為了鼓勵發明專利,也應當根據相關法律規定進行支付報酬,另外對專利權的授權方面,一般也只能由職務發明人的單位行駛授權,個人可以獲得專利使用權。
關于職務發明創造的歸屬
怎么區分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
怎樣認定非職務發明專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上市公司如何融資
2020-12-25行政執法活動包括什么
2021-01-18人事爭議被申請人提交答辯書的限期是多久
2021-01-09新勞動法辭退補償標準是什么
2021-02-17事實婚姻受法律保護嗎
2021-02-23繼女應承擔繼母的贍養費嗎
2021-01-06被取保候審了就表示結案了嗎,還會判刑嗎
2020-12-03證明房款是誰付的,房子就是誰的嗎
2021-02-09銀行的勞務派遣合同和正式員工待遇有什么區別
2020-11-27大學生見習期權益應由誰來保障
2020-11-17保險合同的概念是什么
2021-01-17人身保險合同糾紛案民事判決書怎么寫
2020-11-20企業財產險怎么計算賠償金額
2021-01-22保險合同包含哪些部分
2020-12-11保險合同沒有特別約定,可以免責嗎
2021-02-19最新承包合同模板是什么
2021-03-10未經發包方同意轉讓土地承包經營權是否有法律效力
2021-01-21規劃公示后多久動遷
2020-12-10農村房屋拆遷補償安置補償標準
2020-12-04延慶拆遷補償
2021-0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