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根據我國相關法律法規處理工程施工擾民糾紛,如果工程施工過程中噪聲污染防治不好,對周圍居民造成影響,居民可以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投訴環境。《中華人民共和國城市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第三十條禁止夜間進行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施工作業,搶修除外,因生產工藝要求或特殊需要而緊急操作和連續操作。因特殊需要需要連續作業的,必須取得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或者有關主管部門的證明。前項夜間作業,必須向附近居民公告。第四十八條違反本法第十四條的規定,建設項目環境噪聲污染防治配套設施未建成或者不符合國家要求,擅自投入生產或者使用的,縣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對單位或者個人處以罰款;造成重大環境污染或者生態破壞的,責令停止生產或者使用,或者報有批準權的人民政府批準,責令關閉。第五十六條建設單位違反本法第三十條第一款的規定,在城市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進行夜間禁止進行的產生環境噪聲污染的施工作業,由項目所在地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可以并處罰款。第二,噪聲污染對居民健康造成損害的賠償金額是多少?噪聲擾民問題無處不在。很多人認為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要求賠償是不可想象的。但是,如果噪聲污染對自身健康造成損害的,可以要求賠償。至于賠償數額,則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具體損害情況而定。
通常,如果噪音是由個人行為引起的,可以與其協商。如果談判失敗,可以報警。這種噪聲往往是不持久的,所以它所造成的危害可以忽略不計,但也有一些噪聲長期存在,如公路噪聲污染。公路兩側居民長期生活在噪聲污染環境中,身心健康勢必受到一定程度的損害。然而,噪聲污染的損害是長期的、潛在的,如果能在短時間內出現,且沒有確鑿的證據證明其損害后果,其損害癥狀和后果并不明顯,如何認定損害事實和確定賠償標準成為索賠的關鍵。如果受害者想要求污染者賠償損失,可以通過協商解決。協商解決不了的,可以通過訴訟解決。此時,對于污染者不承擔責任或減輕責任,且行為與損害之間不存在因果關系的情形,污染者應當承擔舉證責任。
以上知識是對相關法律問題的解答。根據我國相關法律規定,如果項目建設過程中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做得不好,對周邊居民造成影響,居民可以向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投訴。如果您需要法律幫助,歡迎您到律霸進行法律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鑒定專家組是如何認定的
2020-12-13在哪些情況下,抵押權人可以處分抵押房產?
2021-02-22有限合伙企業入伙與退伙的特殊規定
2021-01-16錄音去哪里司法鑒定
2021-01-04發生法律效力的調解書可以申請再審嗎
2021-02-05租房中介費怎么收,每個地方的規定是什么
2020-12-22小產權房同開發商劍訂合同有效嗎
2020-12-16住房公積金貸款步驟是怎樣的
2021-01-16勞動保護費的支付標準是什么,如何保護未成年工
2021-01-21勞務外包能否規避用人主體責任
2021-01-07人身傷害保險理賠流程
2020-12-12人壽保險單的注意事項有哪些
2021-01-26我國保險市場上的經營主體有哪些?
2020-12-19財產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2-08被保險人法律地位研究
2020-11-15預定死亡率 Expected mortality
2021-01-04土地承包經營權轉讓有什么限制
2021-03-02土地出讓審批手續有哪些
2021-01-11拆遷補償權是否有時效的限制
2021-03-182020年拆遷補償標準出爐,一平方補償多少
2021-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