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識產權中的職務發明的概念是什么?
《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第6條的規定,職務發明創造是指發明人或設計人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單位的物質技術條件所完成的發明創造。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專利法實施細則(2010修訂) 》第12條。該條規定:
《專利法》第6條所稱執行本單位的任務所完成的職務發明創造是指:
(一)在本職工作中作出的發明創造;
(二)履行本單位交付的本職工作之外的任務所作出的發明創造;
(三)退職,退休或者調動工作后1年內作出的,與其在原單位承擔的本職工作或者原單位分配的任務有關的發明創造。
《專利法》第6條所稱本單位的物質條件,是指本單位的資金,設備,零部件,原材料或者不對外公開的技術資料等。
二、知識產權使用權的意義
1、實現知識財產權的價值
所有權不能自己實現其價值,它要通過權利人的占有、使用、收益、處分的具體權能之轉換來體現。知識產品不可能自行傳播開來,更不可能自己走到市場中去交易。充分利用知識產權,將知識產權之標的通過特定的形式傳播開來,并得到相應的對價,不但滿足了社會對知識產品的需求,也促使知識產權向社會價值和經濟價值的轉換。
一個國家的知識產權授權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知識產權制度或者科技發達程度的標志,但卻不是絕對唯一的標志,知識產權的運用(實施)率,則是深層次反映知識產權制度對社會發展影響的一個量值標準。
2、維系創造者、傳播者與社會大眾利益平衡的關系
知識產權的支配權僅僅反映知識產權在其所有權人手中的狀況,這不僅包括權利人的利用,也包括社會大眾合法、合理的利用。任何權利的保護都不是絕對的,在保護專有權利的同時,一項知識產品能否充分地被社會大眾合法、合理地運用,也涉及知識產品的傳播和生命力。
知識產品通過利用,創造者享有所有權,傳播者享有傳播勞動過程中應有的權利,社會大眾享有因知識產品傳播而得到的收益,各自從動態的角度來實現利益平衡。知識產品的利用表面上體現出權利人與知識產品之間的關系,而實質上反映了權利人與社會大眾之間的利益平衡。
3、權利保護中的時間限制促使其價值的體現
知識產品的創造目的,在于服務社會、造福人類,同時使創作者和傳播者得到相應的回報。知識產權的享有必須付出一定的對價,該對價不僅表現于創作、設計活動的前提投入上,也表現在維持該權利有效性的費用支出(如商標注冊費、專利維持費等)上。作為一種私權在向社會公用領域轉化的過程中,一定時間的壟斷是以相應的對價為交換條件的。因此,在權利保護期限內,要維持權利的排他性就需要有相關費用的承擔來體現,充分行使權利才可能實現所有權的“收益”之權能,而不至于使知識產權成為權利人的“負資產”。權利一利用一效益一再擁有其他新的權利,這樣的互動和進入良性循環,才是知識產權制度應有之義。
所以說,生活中也并不是所有的發明都可以有發明人專享的,用人單位本身就是要利用員工的專業技術和智慧給公司創造更大的利潤。比如說藥品的發明,如果用人單位不給當事人提供實驗基地或必要的發明資金,僅憑當事人個人的力量恐怕也很難創造出該藥物的。
怎樣認定非職務發明專利
怎么區分職務發明和非職務發明?
關于職務發明創造的歸屬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家屬被公安機關帶走后應該如何處理
2020-12-05父母去世留有沒有遺囑的房產怎么繼承
2021-02-05公司分立后股東是否能分立
2020-12-17被執法人員毆打怎么辦
2021-03-18保管人承擔賠償責任條件有哪些
2020-12-15勞動合同法關于試用期內不符合錄用條件的司法簡析
2020-12-13遺產分配糾紛案件如何確定管轄權
2021-02-20行政訴訟網上能立案嗎
2020-11-26房地產開發流程周期以及流程是怎樣的
2021-01-12住房公積金提取前提需要哪些
2021-01-09停車位租賃合同
2020-12-05五險一金糾紛的處理規則是什么
2021-03-07免責條款有何用
2021-03-13消防工程質保期幾年
2021-03-11勞動法辭退員工怎樣賠償
2021-01-09勞動糾紛處理時效
2021-03-13交通事故理賠期限是怎么算的
2021-02-20壽險投保流程是怎樣的
2021-03-22保險公司行使合同解除權后還能追償賠償金嗎
2021-02-22旅行保險怎么買
2020-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