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合同法》第114條規定:“當事人可以約定,一方違約時,應當根據違約情況向另一方支付一定數額的違約金,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不按照合同約定履行合同義務,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應當賠償損失相當于違約造成的損失,包括履行合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但不得超過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預見或者應當預見的可能的違約損失,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
這些規定表明,一方當事人在另一方當事人違約時要求損害賠償的方式有三種:一種是約定違約金,即當事人在合同中約定,一方當事人違約時,應根據違約情況向對方支付相應的違約金。在施工合同中,誤期損害賠償金屬于違約金的一種方式。二是賠償數額的計算方法。這種方法在建筑合同中應用最為廣泛。例如,FIDIC合同條款第63條和第69條分別規定了承包商違約和業主違約情況下損害賠償金的計算方法。三是依法確定賠償方式。這是《合同法》第113條規定的方法,主要用于無合同情況下確定損害賠償金額。同時,本文還確立了違約賠償的一般原則。一般認為,我國現行合同法采取的是違約完全賠償原則,即違約方應當對受害人因違約而遭受的一切損失承擔全部賠償責任。完全賠償原則是現代各國違約賠償的基本原則,也是各國立法的通則。設定違約賠償的目的是使受害人在金錢賠償的限度內恢復到正常履行合同所能達到的狀態。一方面,它要求對受害人進行充分賠償,包括履行合同后可以獲得的利益(主要是利潤);另一方面,它通常不支持讓違約方承擔違約懲罰性責任。根據《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規定,違約金“不得超過違約方在訂立合同時預見或者應當預見的因違約可能造成的損失”,第一百一十四條規定:“約定的違約金低于造成的損失的,當事人可以請求賠償。”當事人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適當減輕損失;約定的罰款數額高于造成的損失的,可以請求人民法院或者仲裁機構適當減輕損失。”這些規定體現了這一立法的精神。在具體適用法律確定違約賠償金數額時,有以下幾條規則值得注意:(1)主觀臆測的損害不能得到賠償;(2)賠償方式不能導致經濟浪費;(3)受害方不能在其不能賠償時要求賠償表演。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鑒定要求具備哪些條件呢
2020-11-10出門散步被小區的狗咬傷應該找誰賠償
2020-12-06離職之后可以仲裁雙倍工資嗎
2021-03-14乘網約車發生事故應由誰承擔責任
2021-01-27鄰居住改商噪音擾民,其他業主如何維權
2021-02-27夫妻離婚了祖父母擁有對孩子的探視權嗎
2020-11-20交通事故處理程序規定是怎樣的
2021-03-11醫療后又工亡如何賠償
2020-12-27冒領退役軍人傷殘撫恤金如何處罰
2020-12-28受欺詐訂立的買賣合同有效嗎
2020-11-17債權被保全后是否可以轉讓
2021-03-25一歲寶寶在商場受傷以后責任歸誰
2020-12-10集資房要注意什么問題
2020-12-31房產評估基本的流程
2020-12-22什么時候要簽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
2020-12-01調崗調薪是否屬于變更勞動合同
2021-01-28競業限制的期限最長是多少?
2021-01-07勞動關系申請工傷要多久出結果
2021-02-28勞動局怎么認定行為是勞務派遣
2021-01-11辭職法律如何規定
2021-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