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法》第四十九條規定:“行為人沒有代理權,超越代理權,或者代理權終止后以被代理人的名義訂立合同,對方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代理行為有效。”是合同中禁止反悔代理的規定。如何認定“對方當事人有理由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即表見代理的認定。根據一般理論,表見代理的唯一構成要件是相對人對無權代理的發生沒有過錯。它包括客觀方面和主觀方面:客觀上,它必須具有使對方相信行為人有代理權的客觀情況。主觀上,相對人必須是善意無過錯的,即相對人不知道代理人沒有行為權利,缺乏代理權,這是善意;相對人的無知不能歸咎于自己的疏忽或懈怠,這不是過錯。因此,“合理信念”的判斷應堅持主客觀標準。也就是說,表見代理中“有理由相信”的“理由”,是指行為人的故意行為與代理行為相同,不存在外觀缺陷,如未經授權的代理人持有介紹信、委托書、印章或固定的經營者、長期的業務往來、交易習慣等,基于對這些信息的審查和判斷,第三方在選擇貿易伙伴時是明確的,沒有疏忽。另外,在判斷合同相對人時,判斷的時間標準應當是行為發生的時間。而且,外部客觀標準和代理的外部客觀標準應該基本相同,只是在內部關系上,一個是真實委托,一個是虛假委托。然而,在審判實踐中,卻存在著明顯的不同司法尺度的現象。例如,在建筑材料買賣合同糾紛中,有的判決認為第三人有理由認為關聯方的行為構成表見代理,因為建筑材料已經運至關聯企業的施工現場并在建筑物內使用。因此,對關聯方的認定是為關聯企業采購建材。筆者認為這個判斷是錯誤的。物的性質、用途和流向與合同相對人完全不同。第三人的債權是基于第三人與關聯人之間的買賣合同所產生的債務,該債務不是對該財產的債權,不具有追索效力。因此,判斷主體應以意圖的表達而不是對象的性質,判斷交易主體而不是對象的流向。應當根據法律規定的代理的構成要件和不同類型,結合舉證情況,公平合理地界定具體案件中代理關系的外延。我們不能假定代理僅由隸屬關系的存在構成,不能僅以隸屬關系的違法性對所有交易承擔連帶責任。表見代理制度的立法目的主要是為了保護善意相對人和無過錯相對人的利益,但同時在救濟第三人的同時,也要兼顧被代理人的利益平衡。由于表見代理行為人沒有代理權,其行為不僅損害了第三人的利益,而且損害了委托人的利益。如果債權人是基于自己的信任和判斷選擇關聯方的,那么關聯方違約對債權人來說純屬交易風險,是債權人自主選擇的結果,與關聯方沒有因果關系。風險不會因為關聯方的存在而提前增加,也不會因為關聯方的存在而事后得到補償。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房屋漏水怎么鑒定
2020-11-11房屋拆遷中行政強拆與司法強拆有什么區別
2021-01-12環境侵權人對生態環境有修復責任嗎
2021-01-01貸款擔保證明及所需材料有哪些
2020-12-02違法判刑黨員開除黨籍的程序有哪些
2021-03-02探望權義務主體的協助義務是什么
2021-01-05合同債權質押制度具有哪些法律效應
2021-03-22合同保全有哪些措施
2021-01-30沒有要約的合同是否要執行
2021-01-19買私人地皮蓋房子,拆遷能否得到賠償
2021-01-03勞動合同終止包括幾種情況
2021-01-11勞動關系糾紛解決方式
2020-11-15怎樣才能守法跳槽
2020-11-26人壽保險合同及準備金轉移的規定
2020-12-28城鄉居民自愿參保的應該怎么做
2020-12-11分析 家庭財產保險為何難進百姓家
2021-01-21交通事故有人傷交警協商處理保險公司人需要到場嗎
2021-03-26最全的土地出讓方式有哪些
2021-02-11拆遷財產損失能否提起民事訴訟
2020-11-22拆遷補償方案可以不公告嗎
2021-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