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審計報告的撰寫必須強化風險意識。
與其他常規審計相比,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最明顯的特點是審計對象的特殊性、審計內容的整合性、審計程序的規范性。相應地,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受多種因素影響,審計質量難以保證,審計潛在風險較大。因此,審計人員必須強化風險意識,提高經濟責任審計質量。從審計實踐來看,應當在審計報告中說明對這一潛在風險的考慮,即必須說明審計機關對審計結果負責的前提或情形。由于審計項目不同,審計結果責任需要說明的前提條件或情況也不同,可以概括為:(1)被審計單位的承諾。根據廣東省經濟責任審計聯席會議辦公室的要求,被審計單位應向審計部門提供承諾書,主要是保證所提供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因此,審計報告應當說明被審計單位的相關承諾,以避免因被審計單位會計信息不真實而產生的審計風險。(2) 關鍵審計范圍。根據兩個暫行規定的要求,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對被審計單位整個任期內的財政收支進行審計,這在實際工作中往往難以實現。一方面,部分被審計單位任期較長;另一方面,經濟責任審計任期短暫,時間緊迫。因此,在具體操作中,審計人員有時不可能對整個任期進行審計,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重點審計被審計單位的下幾年或選擇幾個關鍵年度,也可以對其他年度采取抽查或追溯審計的方式。在這種情況下,審計報告不可能識別或評價所有的經濟責任和經營業績,因此審計人員在撰寫審計報告時應說明這一重點的范圍。(3) 重點審核內容。根據兩個暫行規定的要求,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應當通過對被審計單位所在部門、單位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有效情況的審計,或者通過對被審計單位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有效情況的審計來實現被審計單位所在企業的資產、負債和損益。然而,這里涉及的真實、合法、有效的審計內容非常復雜,審計不可能涵蓋所有方面。比如企業的存貨是否需要核對,應收賬款是否需要函證確認,下屬企業是否需要全面審計,這些都要根據實際情況來確定,或者用統計抽樣的方法來驗證。在這種情況下,審計人員認定被審計單位資產負債的真實性存在一定的風險,因此審計報告應說明審計的重點內容。(4) 利用其他部門的審核結果。考慮到長期經濟審計的效率,審計人員在撰寫審計報告時,往往采用其他部門的審計結果。如果使用紀檢監察部門、社會中介組織、主管部門和內部審計的審計結果,也要對審計報告進行說明。
(5)解釋未涉及的事項和其他需要表示保留的事項。
只有在審計報告中對上述信息進行說明,審計報告中反映的審計結果才會更加真實,其他部門或領導對審計結果的使用才會更加客觀、科學。第二,對審計發現的問題的陳述應當具有歸屬性。因此,對審計報告中發現的問題的陳述必須突出問題的屬性,即對問題的陳述應當突出分管或者直接負責的特點。具體操作方面,要按照《廣東省黨政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實施辦法(試行)》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實施辦法》,明確直接責任和監督員責任廣東省國有企業和國有控股企業領導辦公室(試行)。但在實際工作中,我們經常發現,一些審計報告對問題的表述往往是“貴單位某一年某一個月發生了哪些經濟事項,哪些違反了財務規定”,進而確定被審計單位應對問題承擔哪些經濟責任。顯然,這種表述缺乏確定直接責任或主管責任的科學依據。三是高度重視任期內經濟責任審計的評價。如何評價干部素質,直接關系到黨和政府對干部的監督管理,影響到黨和政府對干部使用的指導,也關系到任期經濟責任審計作用的最終實現,因此必須高度重視去吧。由于兩個暫行規定沒有制定具體的評價指標體系和標準,審計實踐中對被審計單位經濟責任的評價存在一些偏差,主要表現在:(1)審計評價人少。由于任期內經濟責任風險大,有的審計人員不敢冒險,只對被審計單位的財務收支情況進行評估,而對被審計單位在任期內的工作條件和守法情況沒有評估,或者只反映被審計單位任期內存在的問題,而不反映問題的性質、嚴重程度、后果和原因對被審計單位對這些問題的經濟責任進行評價,造成評價主次分明,背離了任期經濟責任審計的目的。(2) 審計評價不屬于審計范圍。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是加強對領導干部監督管理的重要手段,并非全部手段。因此,審計不可能從各個方面來評價被審計單位,而只能從經濟責任的相關內容來評價。但在實踐中,有些審計報告總是希望綜合評價被審計單位的優劣,從而超出被審計單位財務收支真實、合法、有效、相關的經濟活動范圍,增加不屬于經濟責任的評價內容,涉及太多的政治、思想和工作事務。例如:“任內勤奮工作,充分發揚民主精神,為單位的發展壯大做了大量工作”或“任內被評為先進文明單位”等,使審計評價脫離了“經濟責任”范圍,增加了風險審計部門。其實,這是不科學的。以上是關于這方面的法律知識,希望能對您有所幫助。如果你不幸遇到一些棘手的法律問題,你有委托律師的想法,我們有很多律師可以為你提供服務,我們也支持在指定區域網上選擇律師,他們都有相關律師的詳細信息。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被辭退要簽什么嗎
2020-12-16數罪并罰對減刑有什么影響
2020-12-14先交首付再簽購房合同合理嗎
2020-12-13車禍對方死亡了我會被拘留嗎
2021-01-05非上市公司收購股權轉讓要繳稅嗎
2021-01-12財產保全中的反擔保如何解除,能否解除
2021-01-12擔保法解釋一
2020-12-14跨省辦理結婚證要有哪些具體的程序
2021-02-16勞動仲裁能保全公司財產嗎
2021-01-26商業銀行發生信用危機由誰接管
2021-01-20挪用公款出納和會計分別承擔什么后果
2021-02-24效力待定合同是否履行
2020-12-21農村老人去世后土地應該由誰繼承
2021-03-04外賣不讓進小區違法嗎
2020-12-14實習期完還有試用期合法嗎
2021-02-04在企業固定工轉制過程中,如何處理用人單位與企業固定工的勞動關系
2020-12-17如何才能盡快成功獲得保險公司的賠償
2020-12-09投保人購買人身保險需要具備一定的條件嗎
2021-02-10《健康保險管理辦法》罰款額度是多少
2020-12-20裝卸工跌落車下受傷是否由保險公司賠償
2020-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