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資產項目暫時性差異的確認和計量。固定資產計稅基礎=固定資產原值-稅法允許的計提,不計減值準備。因此,兩者之間存在暫時的區別。
例1:固定資產原值為150萬元,折舊的核算方法為年限總和法。稅法規定采用平均年限法,折舊年限為五年。第二年末,對固定資產計提減值準備10萬元。企業會計中的分析:年和法第一年折舊=1500000×5/15=500000(元)
第二年折舊=1500000×4/15=400000(元)
固定資產賬面價值=1500000-500000-400000-100000=500000(元)
稅法規定:平均年限法
年折舊=1500000/5=300000(元)
兩年折舊總額=2×300000=6000固定資產計稅基礎=1500000-600000=900000(元)
賬面價值<;計稅基礎,表明兩者之間的差額是暫時性的,可以忽略不計將來扣除??傻挚蹠簳r性差異為遞延所得稅資產。會計分錄如下:
借方:遞延所得稅資產的10萬(40萬×25%)
貸方:所得稅費用的10萬(40萬×25%)
(2)研發無形資產無形資產形成的暫時性差異,新標準規定了研究費用的收取,但研究成功進入發展階段的,應當予以資本化。一是納入“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研究成功后,應將“研發支出-資本化支出”轉化為“無形資產”。稅法規定,如果無形資產是自創的,自創過程中的所有費用都要支出并稅前扣除,因此無形資產形成后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為零,即稅基為零。無形資產賬面價值與計稅基礎之間的差額,構成應納稅額的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形成遞延所得稅負債。
例二:a企業本期研發支出為1000萬元,其中支出支出400萬元,資本支出600萬元。根據稅法規定,企業研發支出可以稅前扣除150%,無形資產已經實現。
[分析]a企業當期可稅前扣除的研發支出金額為1000×150%=1500萬元,未來期間可稅前扣除的無形資產金額為零,即稅基為0;無形資產賬面價值600萬元。賬面價值>計稅基礎,表明兩者之間的差額是未來應納稅額的暫時性差異。應納稅暫時性差異形成的遞延所得稅負債:借:所得稅費用15萬元(60萬×25%),貸:遞延所得稅負債15萬元(60萬×25%),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新準則規定不再攤銷,但減值測試。無形資產發生減值的,計提無形資產減值準備。此時無形資產的賬面價值=無形資產原值-無形資產減值準備。稅法規定,減值準備不允許從計稅基礎中扣除,但使用壽命不確定的無形資產也應攤銷(如10年)。此時無形資產的計稅基礎=無形資產原值-無形資產累計攤銷額。如上例中無形資產未因期限不確定發生減值的,其賬面價值為600萬元。稅法為10年攤銷時,其稅基為6-600/10=540萬元,形成暫時性差異60萬元,其所得稅影響應確認為遞延所得稅負債。當金融資產的公允價值發生變化時,應當按照各期公允價值的變動調整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確認當期損益,在稅法未確認的情況下,會導致金融資產的賬面價值在會計上上升或下降,會有暫時的不同。此外,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資產(如投資性房地產)暫時性差異的會計處理與金融資產類似。案例3中,a公司于10月20日取得股權投資800萬元,計入交易性金融資產。年末股權投資市值880萬元。根據新會計準則,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應在公允價值計量模式下計入損益,故該金融資產的最終賬面價值為880萬元。調整分錄如下:
借方:交易性金融資產-公允價值變動80萬
貸方:根據稅法,公允價值損益變動80萬
,交易性金融資產在持有期間公允價值變動損益不計入應納稅所得額,其計稅基礎為800萬元。賬面價值880萬元,稅基800萬元,形成暫時性差額80萬元。確認分錄如下:
借方:所得稅費用200000(800000×25%)
貸方:遞延所得稅負債200000(800000×25%)
此外,還存在資產減值準備的問題。稅法確認的減值準備按5‰計提應收賬款壞賬準備。此時,還應計算應收賬款的賬面價值和計稅基礎。對于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非應收賬款,只要計提減值準備,其處理方法基本與上述相同。二是負債項目暫時性差異的確認和計量。負債的計稅基礎,是指負債的賬面價值減去稅法規定的未來應納稅所得額的可抵扣部分。也就是說,從費用中提取的負債,如產品質量保證、未決訴訟、未決索賠、稅務糾紛等,從費用中提取,計入營業外支出,確認預計負債。稅法不承認這些支出。
例4:2006年,B企業承諾為其產品提供三年保修服務,并在當年利潤表中確認銷售費用200萬元,同時確認為預計負債。本年未發生保修費用。假設根據稅法規定,與產品售后服務有關的費用只有在實際發生時才允許稅前扣除。
[分析]負債年末賬面價值200萬元;負債計稅基礎=賬面價值200萬元-計算未來期間應納稅所得額時允許扣除的金額200萬元=0;負債計稅基礎上,暫時性差異在未來轉回時將減少企業的應納稅所得額。遞延所得稅資產確認為可抵扣暫時性差異。確認分錄為:
借方:遞延所得稅資產500000(2000000×25%)
貸方:所得稅費用500000(2000000×25%)
預計負債實際上是負債計稅基礎與負債賬面價值不一致的一個非常典型的情況。此外,還有類似的預收賬款,造成與收入有關的暫時性差異。三是特殊項目形成的暫時性差異(一)編制期間的成本既不是資產也不是負債,而是形成暫時性差異。籌建期間的開辦費用不確認為以前的遞延資產,直接計入當期損益管理費用,但根據稅法規定,應當計入資產。因此,該資產的賬面價值為零(因其計入當期費用),但計稅基礎不為零,從而形成可抵扣暫時性差異,故確認遞延所得稅資產。(2) 稅前彌補虧損的問題。但企業一般不愿意用盈余公積彌補虧損,因為盈余公積是從稅后利潤中提取的。企業更愿意用以后連續5年的稅前利潤彌補虧損。如果連續五年稅前利潤沒有彌補虧損,那么稅后利潤只能彌補虧損。用次年的稅前利潤彌補虧損,在會計上不構成資產和負債,但允許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試用期百分之八十工資合法嗎
2021-01-07自留地產生的侵權糾紛如何處理
2020-12-14已注冊商標和原產地標記發生沖突如何處理
2021-03-24如何注冊專利
2021-03-09支票背書填寫樣本內容有什么
2021-03-26票據貼現與票據承兌的區別
2020-12-03公司宣布破產員工應該有哪些賠償
2021-01-22事實婚姻如何起訴離婚
2021-03-10合并審理是否能超越級別管轄
2020-11-08辭退后還能辦病退嗎
2021-02-08顧客在超市內摔傷,超市理應賠償嗎
2021-03-16調解能確定勞動關系嗎
2020-12-28員工調崗通知書
2020-12-15哺乳期員工仲裁需要什么材料
2021-03-16公司辭退懷孕職工如何處理
2020-12-11飛機延誤兩小時怎么賠
2021-02-04保險合同的非要物性是什么意思
2021-03-10人身保險可以適用代位追償嗎
2021-02-18什么叫地下保單
2021-03-18預收保險費還未出保險單期間發生事故保險公司是否要理賠
2020-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