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在資產負債表日,應收賬款發生減值的,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按減記金額貸記“壞賬準備”。2008年,某企業共計提壞賬準備10萬元。
借方:資產減值損失100000
貸方:壞賬準備100000。
納稅調整:10萬元壞賬準備不允許稅前扣除,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壞賬準備轉回例二:2008年某企業壞賬準備期初余額50萬元,計提壞賬準備總額30萬元。其中,提取當年允許稅前扣除20萬元,不允許稅前扣除10萬元。
借方:壞賬準備30萬
貸方:資產減值損失30萬。
納稅調整:允許稅前扣除的壞賬準備20萬元,轉回時不減少應納稅所得額;允許稅前扣除的壞賬準備10萬元,轉回時減少應納稅所得額。企業發生壞賬損失的,應當按規定報稅務機關批準,可以稅前扣除的金額由稅務機關核定。壞賬損失是否可以稅前扣除應區別對待。
例三:某企業2008年發生壞賬損失15萬元,其中稅前可抵扣10萬元,稅前不能抵扣5萬元。
借方:壞賬準備150000
貸方:應收賬款150000。納稅調整:對允許稅前扣除的應納稅所得額10萬元予以減少,不能稅前扣除的5萬元不予調整。壞賬的收回對于已確認核銷后收回的應收款項,在確認壞賬損失時,納稅調整應當區分是否允許稅前扣除。
例四:某企業2008年收回壞賬25萬元,其中確認壞賬時允許稅前扣除20萬元,確認壞賬時不允許稅前扣除5萬元。借款:應收賬款250000借款:壞賬準備250000借款:銀行存款250000借款:應收賬款250000。
納稅調整:在收回的25萬元壞賬中,增加允許稅前扣除的20萬元,不調整不允許稅前扣除的5萬元。
注:在進行納稅調整時,不應僅以壞賬準備與轉回的差額作為納稅調整金額,也不應以期末余額與期初余額的差額作為納稅調整金額,而應根據不同情況進行不同的納稅調整根據實際情況。(2) 根據新企業會計準則的規定,固定資產在資產負債表日發生減值的,按減記的金額借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貸記“資產減值損失”科目。處置固定資產時,應當同時結轉減值準備。固定資產減值損失一經確認,在以后會計期間不予轉回。2008年,一家普通居民企業(下同)固定資產發生減值,計提固定資產減值準備50萬元。
借方:資產減值損失50萬
貸方:固定資產減值準備50萬。
納稅調整:50萬元的減值準備不在稅前扣除,增加應納稅所得額。固定資產處置例6:企業2008年需要處置舊的固定資產。固定資產取得時賬面原值100萬元,處置時累計折舊60萬元,計提減值準備20萬元。購置固定資產時,稅基也是100萬元。處置時允許稅前扣除的累計折舊68萬元,相關費用1萬元;銷售時貨款26萬元。與固定資產相關的遞延所得稅資產為5萬元,遞延所得稅負債為2萬元(不含其他稅費)。
借方:固定資產清算200000固定資產減值準備200000累計折舊600000
貸方:固定資產1000000
借方:固定資產清算10000
貸方:銀行存款10000
借方:銀行存款260000
貸方:固定資產清算26萬借方:固定資產清算5萬貸方:營業外收入5萬借方:所得稅費用3萬遞延所得稅負債2萬貸方:遞延所得稅資產5萬。
納稅調整:稅法確認的收入=26-(100-68)-1=-70000元,即確認損失70000元,會計確認收益50000元。因此,應減少應納稅所得額=5-(-7)=12萬元。企業會計制度的有關規定(一)為執行《企業會計制度》計提壞賬準備,對企業計提壞賬準備的會計處理和納稅調整參照例1-4,將例1-4中的“資產減值損失”改為“管理費用”。所涉及的納稅調整與例1~4相同。需要指出的是,新《企業會計準則》規定,計提壞賬準備的應收賬款范圍大于《企業會計制度》。(2) 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納稅調整與例5相同。固定資產處置的會計處理和納稅調整同例6。根據《財政部關于貫徹執行企業會計制度及相關會計準則的通知(四)》,企業轉回固定資產減值準備時,應當按照應計提的累計折舊與應計提的折舊之間的差額,借記“固定資產”計提不考慮減值因素,計提應計提的累計折舊計提考慮減值因素的“資產減值準備”科目,貸記“累計折舊”科目。按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與不考慮減值因素計算確定的固定資產賬面凈值兩者中較低者,以及固定資產在價值收回前的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借記“固定資產減值準備”科目,貸記“營業外支出”科目。
例七:某企業于2006年12月為管理部門購置固定資產,原值200萬元,預計使用年限10年,預計凈殘值為零。企業采用年限平均法計提折舊。稅法規定的凈殘值、折舊方法和折舊年限與會計處理相同。當時差轉回時,有足夠的應納稅所得額抵銷時差。所得稅按債務法計算。2007年適用的所得稅稅率為33%,2008年為25%。不考慮其他稅收調整。假設2007年末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153萬元,2008年末固定資產可收回金額158萬元。假設減值準備轉回后,剩余使用年限不變。2007年會計處理:借方:20萬管理費用貸方:20萬累計折舊借方:27萬營業外支出貸方:27萬固定資產減值準備借方:67500(27萬×25%)遞延所得稅資產抵免:所得稅費用67500元。
2008年會計處理:借方:管理費用17萬(1530000△9)
貸方:累計折舊17萬
借方:固定資產減值準備25萬
貸方:累計折舊3萬
營業外支出22萬
借方:收入稅收費用62500抵免:遞延所得稅資產62500。納稅調整:2007年增加應納稅所得額27萬元,2008年減少應納稅所得額25萬元。以上是小編為您整理的相關知識。相信通過以上的知識你已經有了一個大致的了解。如果您仍然遇到任何更復雜的法律問題,歡迎您登錄律師網律師在線咨詢。你知道嗎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什么是非交通事故,非交通事故與交通事故區別
2021-01-21哪些房產糾紛可向法院起訴
2021-02-13兩人公司要成立股東會嗎
2021-02-07合伙終結合后伙人能否要求返還股金呢
2021-03-08騙婚需要報警嗎
2021-02-24商標糾紛中的協議管轄有何規定
2021-03-10違法分包合同無效可以以仲裁嗎
2021-02-13交叉要約能否直接成立合同
2021-01-10注冊倉單定義和流程是什么
2020-11-07勞動合同主體可以變更嗎
2021-02-24保密協議是否屬于勞動合同糾紛
2020-11-30終止勞動合同時需注意什么
2021-01-13什么情形適用于勞務合同
2021-01-01將工程勞務分包給個人是否合法
2020-11-15公司拖欠半年的工資可以補償嗎
2021-03-01人壽保險理賠有怎樣的標準
2021-02-142020飛機航班延誤賠償
2021-02-15保險合同是不是有條件的單務合同
2020-12-14保險人合同解除權的方式有哪些
2020-12-19事故認定書對方不簽字保險理賠嗎
2020-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