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資產是指企業為生產商品或提供服務、出租給他人或進行管理而持有的非貨幣性長期資產。在無形資產核算中,從無形資產的研發、計價和攤銷,到無形資產的投資和轉讓,再到無形資產的捐贈和接受,都涉及到稅收問題。在這些涉稅會計事項中,應交什么稅,如何正確計算稅款,如何從節稅的角度進行籌劃,都是企業不可忽視的問題。一是無形資產計價與攤銷的稅務處理(一)稅法規定的計價與攤銷原則,《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法》(以下簡稱“扣除法”)首次明確了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的五項原則:權責發生制原則、匹配原則、相關性原則、確定性原則和合理性原則。對包括無形資產在內的資產的計價,明確了歷史成本原則;對于費用,要求嚴格劃分營業費用和資本費用,無形資產的開發、轉讓費用當然屬于資本費用。因此,必須按照稅收法律法規的規定分期攤銷。盡管上述一些稅收原則與會計原則同名,但它們的目標是不同的。納稅計算或稅前扣除的原則是規范稅收征管;會計準則中財務會計的一般原則是規范會計行為,提高會計信息質量。當企業財務會計的確認、計量、記錄和報告原則與稅收法律法規不一致時,要求稅務會計進行納稅調整。(2)無形資產評估的涉稅處理。在無形資產核算中,無論采用何種渠道,無形資產的入賬價格都必須根據真實合法的會計憑證確定。企業合并、分立、重組時,才能根據具有評估資質的評估機構出具的評估報告確認和記錄無形資產的價值。如果不是上述情況,應委托單位邀請相關機構或對最有價值品牌進行年度例行調研和評估。雖然本次評估也采用了公認的科學方法,并具有一定的權威性和認知性,可見“品牌效應”,但無法對企業進行記錄。
由于無形資產的特殊性,企業賬簿一般不反映企業實際存在的無形資產的種類和初始價值。從納稅人的節稅角度看,無形資產的入賬價值較大,無形資產的評估對企業不利,這與公布自身無形資產價值不同。購買計算機硬件時,所附軟件是單獨計價還是合并計價,應從固定資產折舊年限和無形資產攤銷年限兩個方面考慮,兩者孰長孰短。還應考慮固定資產的折舊,并估計其殘值。無形資產價值的攤銷一般在攤銷結束前進行。企業應該事先進行測算,然后做出有利于行業企業決策的決策。(3)無形資產價值攤銷的涉稅處理。土地使用權作為企業的無形資產,其價值應當以納稅人向國家或者其他單位支付的出讓金確認,但其攤銷受合同約定的使用年限限制。當然,納稅人希望攤銷期短,使用壽命長,即攤銷期短于使用壽命,但稅收法律法規規定,攤銷期不應短于使用壽命。因此,納稅人只能按照合同規定的使用年限平均攤銷。外購(合并)商譽在許多國家被確認為無形資產,根據財務會計原則,一般在一定時期內攤銷(理論上也主張作為永久性資產保留,即無價值攤銷)。對于自創商譽,有的不同意會計確認、計量和記錄,有的主張應予以確認、計量和記錄。“扣除法”規定,無論是外購商譽還是自創商譽,企業都不得進行價值攤銷,即即使財務會計已經進行了價值攤銷,攤銷額也不得稅前扣除,作為當期永久性差異進行調整。國家稅務總局可以規定商譽價值的攤銷不符合稅前扣除原則(如確定性原則)。根據我國現行稅收法律法規,從節約稅收的角度出發,我認為最好不要承認自創商譽,不宜高估已購商譽。商譽是多種因素長期綜合影響的結果,其無形性更強。如果能反映在其他無形資產上,對納稅人會更有利嗎?
2。無形資產投資和轉讓的涉稅處理(1)無形資產投資的涉稅處理。企業以無形資產對外投資,無形資產轉為長期投資后,在投資期間不得對無形資產進行價值攤銷。企業以無形資產對外投資時,將所投資無形資產的評估確認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計入“資本公積(資產評估增值)”,所投資無形資產的評估確認價值與賬面價值之間的差額,借記“營業外支出(資產評估減值)”。在投資資產未收回或轉讓前,企業不能將上述投資評估差異轉為資本或稅前扣除,不存在稅收影響。(2)無形資產轉讓的涉稅處理。無形資產轉讓有兩種方式,一種是使用權轉讓,另一種是所有權轉讓。轉讓過程中,除雙方按照轉讓合同金額計算繳納印花稅外,轉讓人還應按照轉讓金額計算繳納營業稅。無形資產交換為其他非貨幣性資產的,買賣雙方具有買賣的雙重身份。印花稅按兩份合同計算。無形資產轉讓人應當按照轉讓金額繳納營業稅。此外,交換貨物的入賬金額可以包含消費稅,增值稅應當根據存貨或者固定資產在價格內外反映。轉讓無形資產取得的所得,扣除轉讓無形資產過程中發生的相關稅費和轉讓無形資產所有權時無形資產的賬面凈值后,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轉讓前,企業應充分考慮各種轉讓方式下的轉讓和轉讓價格。企業應納稅,以最大限度地降低整體稅負,最大限度地增加轉讓凈收入。無形資產捐贈與捐贈的涉稅處理(一)無形資產捐贈的涉稅處理。對外捐贈有兩種形式:公益性捐贈、救濟性捐贈和非公益性捐贈、救濟性捐贈;根據捐贈內容,有貨幣性資產捐贈和非貨幣性資產捐贈,但非貨幣性資產捐贈分為“流動資產”(并非全部流動資產,但財務會計中的各種存貨,即稅法中的“貨物”和“長期資產”(只有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我國現行稅收法律法規對這兩種捐贈形式都有明確規定。符合稅法規定的公益性、救濟性捐贈,可以按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的3%稅前扣除,超出部分不得稅前扣除。非公益性、救濟性捐贈不得稅前扣除。《捐贈內容稅收規定》明確規定,企業捐贈的各類貨物(存貨)和房地產,無論財務會計如何處理,均應視為銷售,即流轉稅(增值稅、消費稅、營業稅)、印花稅、,契稅和所得稅應當計算繳納,但其他捐贈沒有明確的計稅辦法。因此,企業捐贈無形資產時,只需借記“營業外支出(捐贈費用)”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已婚男人婚外生子違法嗎
2021-01-01動產抵押生效要件如何規定
2021-03-17監護人對被監護人有繼承權嗎
2021-01-16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7家庭暴力離婚賠償標準
2021-03-20有關收養孩子條件和手續是什么 ,收養協議書怎么寫
2021-01-22公章外借他人使用所簽訂的擔保合同是否有效
2021-01-11合同保全是什么
2020-12-24怎么做才能進行人才保密
2021-02-09口頭變更勞動合同未達成一致怎么辦
2021-01-17勞動合同經濟補償的計算方法是怎樣的
2020-11-11保險公司不認拖車費怎么辦
2021-01-31車禍藥費花5萬保險賠多少錢
2021-02-25保險受益權的權利范圍
2020-12-09私人房屋裝修承包合同
2020-11-22對土地承包經營權進行互換的行為是否無效
2020-11-11承包期限未到,承包的土地可以讓子女繼承嗎
2020-12-16國有土地出讓協議范本怎么寫
2021-03-02房子要拆遷租戶會被賠償嗎
2021-03-18城中村能按照補償標準來賠償嗎
2021-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