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勞動爭議仲裁時效定性申請1.在勞動爭議范圍的界定和定性問題上,我國目前處理勞動爭議有兩個直接的法律依據,一是《勞動法》;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以下簡稱《企業勞動爭議處理條例》)。此外,還有原勞動部《關于實施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和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勞動爭議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根據上述法律、法規、意見和解釋,現階段中國各勞動爭議解決機構處理勞動爭議的范圍包括:① 中國企業和個人經濟組織與員工之間的勞動爭議;② 國家機關、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和與本單位建立勞動關系的勞動者之間的勞動爭議。具體包括以下爭議:①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在履行勞動合同過程中發生的糾紛;② 勞動者與用人單位未訂立書面勞動合同,但已經形成勞動關系的;③ 職工退休后,因養老金、醫療費、工傷保險金等社會保險費的追繳,與未參與社會保險統籌的原用人單位發生糾紛。目前,司法實踐中對勞動爭議范圍的界定和準確定性主要涉及以下問題:1、如何定性由雙重勞動關系引起的爭議。目前,我國存在著許多雙重勞動關系,即勞動者具有雙重職工身份,享有雙重勞動關系。雙重勞動關系要么表明兩種勞動關系都是合法的,要么表明一種是合法的勞動關系,另一種是事實上的勞動關系。在司法實踐中,勞動者與用人單位發生勞動爭議,不可能確定誰是用人單位責任人。例如,由于隱性員工未與新用人單位簽訂勞動合同,用人單位未依法支付勞動報酬并提供勞動條件和待遇,導致下崗職工無法享受其應有的權利。一旦發生勞動爭議,原單位和新單位都推卸責任,使勞動爭議難以順利處理。但是,現行勞動爭議解決法律法規對雙重勞動關系的爭議解決沒有明確規定。筆者認為,我們可以借鑒和推廣實踐領域的辦案經驗,即下崗職工隱性就業不終止與原單位的勞動關系,當與新用人單位發生糾紛時,應將其視為雇傭勞動關系,勞動爭議仲裁機構不得受理,即可以直接由法院處理;但是,他們與原單位之間因勞動權利義務問題發生的糾紛屬于勞動爭議,應當按照勞動爭議處理程序處理;退休人員離職后,他充分利用余熱重新就業。雖然他與原單位沒有勞動關系,但由于他正在享受國家養老保險福利,新雇主不需要為他支付社會保險福利。因此,糾紛也應根據雇傭關系處理。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不受理此類案件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拆遷安置訴訟需要準備哪些材料
2021-01-28行政復議機關有哪些
2021-01-04危害國家公共安全罪剝奪政治權利嗎
2021-01-30解讀新《消費者權益保護法》
2021-02-08婚姻自由與婚姻自主權的區別是什么
2021-02-17土地糾紛是找村長辦事嗎
2020-12-16女職工權益保護專項集體合同
2020-12-19恢復勞動關系一裁終局是否適用
2020-12-31用人單位能否擅自調崗并降薪
2020-11-30勞動爭議包括拖欠工資嗎
2020-11-14壽險合同成立后可以做變更嗎
2020-11-21哪些事故不屬于意外險的保險賠償范圍
2021-02-06車險理賠必備常識
2021-02-28怎么理解委托一審法院續保保全
2021-01-26設立外資保險公司的條件有哪些
2021-01-30投保之后的注意事項
2020-11-16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全文內容有哪些
2021-01-10被保險人先行賠償的情形有哪些
2020-12-29保險公司保證金退還時間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10保險公司有哪些盈利方式
2021-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