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從傳統民法理論來看,合同生效的法律依據是當事人意思表示是否真實。除不得違反法律和社會公共利益外,決定民事合同是否有效的關鍵在于訂立合同的民事行為是否真實反映了當事人的真實意愿。因此,在民法和勞動法的范圍內,在欺詐和脅迫下訂立的嚴重違反當事人真實意思的合同通常被視為無效。這種精神體現在《中國勞動法》關于勞動合同無效的基本規定中,這在1995年8月4日勞動部發布的《關于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若干問題的意見》(勞發[2005]202號)第二十七條的規定中有明確體現,《意見》指出:“無效勞動合同是指不符合法定條件,不能對當事人產生預期法律后果的勞動合同?!庇纱丝梢?,締約目的的未能實現已成為決定合同效力的重要因素,《民法通則》第58條規定了七種民事行為無效的情形,可以概括為三個基本類別,即合同主體不符合條件,當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實,合同內容違反法律或社會公共利益(包括國家計劃)。在《民法通則》第59條中,重大誤解和明顯不公平被歸類為可撤銷民事行為。當年起草《勞動法》時,勞動合同效力的確定顯然只部分參考了《民法通則》的規定,并簡單介紹了界定勞動合同無效的兩個標準:違反法律、行政法規(未具體說明侵犯社會公共利益和國家、集體、第三人利益)和使用欺詐,威脅和其他手段(未明確利用他人危險的情況、重大誤解、明顯不公平等),不存在合同解除制度??梢?,《勞動法》中勞動合同效力確認的標準體系具有簡單、狹義和單一的特點,在提交全國人大的《勞動合同法》草案中,對勞動合同的無效性增加了較為豐富的制度規定。勞動合同無效認定案件分為五類。從內容上看,我們充分借鑒了現行合同法的相關規定。一般來說,我們也可以適用民法意義上的三大規則,即,主體資格的取消(草案規定用人單位和勞動者中的一方或雙方均不具備中國合同資格)意思表示不真實(草案規定用人單位以欺詐、脅迫手段簽訂合同或者免除責任,排除勞動者權利),內容違法(草案規定合同違反法律、行政法規的規定,當事人惡意串通,損害國家利益、社會公共利益或者他人合法權益)。同時,《勞動合同法》草案還首次將合同可撤銷性理論引入勞動法范圍。草案將重大誤解、明顯不公平和乘人之危三種勞動合同納入可撤銷范圍,這無疑對我國勞動合同法律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積極意義
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療事故賠償死亡賠償金
2020-11-112020年最新空心房補償政策
2021-03-18行政案件偵查期間可以聘請律師嗎
2020-12-14一稿多投的行為違法嗎
2021-01-01近似商標駁回復審能成功嗎
2021-01-27新婚買婚房注意事項
2020-11-21家庭暴力法律新規定
2020-12-16中年人離婚協議書該如何書寫
2021-02-05試用期滿后的沉默是否視為承諾購買
2021-02-21沒有補償的競業限制有效嗎
2020-11-22法律對產品責任的損害賠償是如何規定的
2020-11-22農作物種植保險合同是怎樣的
2021-01-18責任保險合同中仲裁條款效力
2020-12-23酒后駕車致人死亡 保險公司應否擔責
2020-11-24保險理賠需要幾天
2020-12-26以個人的名義是否可以與公司簽定建筑承包合同
2021-01-28第二輪土地承包時間
2020-12-31農戶土地流轉協議怎么寫
2020-12-20拆遷補償方案有統一標準嗎
2021-02-15低保戶拆遷有補償嗎
2021-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