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伙人被侵害后應如何獲得行政救濟
行政救濟是國家為消除行政行為對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合法權益的侵犯而采取的各種事后法律救濟和措施的總稱。行政救濟對于及時消除行政違法行為,維護和矯正行政相對人的合法權益,監督和保障行政主體行使行政權力,維護社會公正和安全,促進民主法治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行政侵權有許多補救辦法,包括行政機構內部的補救辦法和其他國家機關的補救辦法。行政主體范圍內的救濟手段包括行政復議和行政賠償,以及司法機關的行政訴訟等其他國家機關的救濟手段。但一般來說,主要有行政訴訟、行政復議、行政賠償和行政賠償,行政訴訟是指公民的活動,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法律、法規授權的行政機關和組織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的。人民法院在當事人和其他訴訟參與人的參與下,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判和裁決。行政復議不是行政訴訟的前置或必要程序,行政訴訟一般在法院審理,具體行政行為不會因訴訟而中止,法人或者其他組織認為行政機關的具體行政行為侵犯其合法權益的,依法向上級行政機關提出申請,受理申請的行政機關對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并依法作出決定。行政復議的范圍包括具體行政行為和抽象行政行為,涉及面廣。但是,對行政機關作出的行政處分或者其他人員處理決定不服的,或者行政機關對民事糾紛作出的調整或者其他處理不能申請復議的,行政賠償是指國家對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違法行使職權,侵犯公民合法權益的受害人給予的賠償,法人和其他組織。違法責任原則是我國行政賠償的歸責原則,行政賠償的范圍是合法的。中國《賠償法》規定,如果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在行使職權時侵犯了受害人的人身權和財產權,受害人有權要求國家賠償。《國家賠償法》第5條還規定,不給予賠償: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實施與其職權無關的個人行為;因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的行為造成損害的;法律規定的其他情形,是指國家對特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在行使職權過程中的法律行為給其合法權益造成的損失,依法給予賠償。在我國,大多數與行政賠償有關的法律法規都規定了“相應賠償”的原則,并給予適當的賠償。行政補償主要適用于土地征用、房屋拆遷、軍事征用、公共征用、公共征用、官方合作等,一般以金錢補償為基礎,事實上,在司法實踐中,無論何種侵權,當事人獲得救濟的唯一途徑是利用法律部門的權力。對于行政救濟而言,上述四種手段是最重要的行政救濟手段。如果有什么你不知道的,你可以咨詢律師。LBA還為律師提供在線咨詢服務。歡迎您進行法律咨詢該內容對我有幫助 贊一個
醫院漏診如何賠償
2021-01-28新婚姻法有沒有事實婚姻
2020-11-08老年人追索贍養費是否可以裁定先予執行
2021-02-28房產訴訟期間可否居住
2021-02-11輕微撞車逃逸扣12分后多久能重考駕照
2021-01-07房產繼承公證書有期限嗎
2020-11-26小孩在超市受傷,超市一定要負責任嗎
2020-12-02勞動服務期的相關規定
2020-11-17離職單位扣除招錄費用合法嗎
2021-01-31勞動糾紛一審終審怎么撤銷
2020-12-31人身意外保險遺囑如何變更保險合同受益人
2020-11-13人身保險合同效力的中止與復效是如何規定的
2021-01-01車險損與三者險的區別是什么
2021-01-31事故中汽車失火保險公司會賠嗎
2020-12-19購買車險警惕哪些陷阱
2021-02-17機動車保險事故發生后的索賠方式有哪些?
2020-11-12村民侵占耕地不給怎么辦
2021-01-30土地承包的合同應該包含哪些內容
2021-01-29河道整治拆遷補償安置方案由誰制定
2021-03-20單位家屬宿舍拆遷是如何補償
2021-01-09